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
编号:12212715
男儿有泪亦须弹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6.01
     □ 张桂辉

    30年前,看过一部片名为《笑比哭好》的电影。打那以后,笑比哭好就成了我生活中的“座右铭”。而且,找出不少“论据”:从人生角度看,笑一笑,十年少;开怀笑,胜吃药;笑口常开,快乐常在。从社会层面看,多一些笑脸,多一片晴朗;多一缕笑意,多一分宽容;多一阵笑声,多一点和谐……笑的好处委实多了。

    至于哭,别的暂且不论,单从“审美”角度看,无论如何,不及笑那样可爱、那般动人。日常生活中,当一个孩子又哭又闹时,父母通常都会哄道:“乖孩子,别哭了!”从来不曾听到有人用“好孩子,别笑了!”这样的话来劝孩子。

    不过,今天的我,却认定哭也挺好,哭对身心健康颇有益处。因而,要认认真真为哭来一次“打抱不平”,并想对同性同胞们说一声:男人有泪亦须弹。

    笑与哭,其实都是一种生理现象。如同进食与排泄一样,二者缺一不可。人类学家发现,在种类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成员。换句话说,流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行为,无需学习,人人都会,就像心脏搏动、人体排泄一样本能。
, 百拇医药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类总是先有哭,后才有笑的。人世间,平民百姓也好,帝王将相也罢,哪一个人不是呱呱坠地的?想想看,假如某婴儿甫一出生,就哈哈大笑,即便不把人吓死,也会被当成精怪看待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对笑赞赏有加,而对哭却冷眼相待呢?

    甚至形成这样的共识:“男儿有泪不轻弹!”

    现在看来,类似的观点与看法,实在是对哭的一种误解和歧视。有消息说,近年来,日本正在兴起一个鼓励哭的运动。痛哭已成为一种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疗法”。很多想放松一下的日本人,都会选择大哭一场。据说,“痛哭疗法”如今已成了许多日本人热衷谈论的话题之一。而专门从事组织人们痛哭活动的团体和网站也应运而生、好不热闹。

    我不是医生,对“痛哭疗法”的“疗效”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人们在痛哭一场后,会如释重负、顿感轻松。
, 百拇医药
    尽人皆知,古今中外,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都要长若干岁。这与女性“更爱哭”是否有某些内在关系,科学界、医学界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女性“爱哭”不是脆弱的表现,而是聪明的选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佛莱从心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对流泪行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把流泪分成反射性流泪(如受到洋葱刺激)和情感性流泪。在5年时间里,威廉·佛莱研究了数以千计的流泪“志愿”受试者。统计结果表明,在一个月时间内,男人哭泣流泪的次数很少超过7次,而女人则在30次以上。

    由此看来,男人应当向女人学习。男人如果太要强、太顾面子了,纵然遭遇不幸或重挫,也要死抱着“有泪不轻弹”的信条,非但容易伤身体,而且可能出现“走极端”。

    不过,话又说回来,笑是“报春花”,哭如“仙人掌”。通常情况下,人们哭泣后,情绪紧张强度会降低40%。一旦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应再哭、不该久哭了。否则,物极必反,难免对身体产生一些副作用,甚或危害性。

    我无意为哭“喊冤平反”。只是觉得人们不应小看了哭的作用、误解了哭的意义。须知,人生舞台,既丰富多彩,又不乏坎坷;生活之路,既有鲜花,也有荆棘。正确的态度是,当笑则笑、想哭就哭,顺其自然,不必勉强、无须克制。只是,哭要选择地点、控制时间。这样,才能哭所欲哭,哭得淋漓、哭个痛快;才能哭掉忧愁和烦恼,哭掉痛苦与压力,进而身心愉悦、信心百倍去迎接新挑战、创造新生活。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南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特邀监督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