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9430
轻松学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5日 《老来乐》
     《轻松学中医》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中医的视角:阴阳(3)

    在临床上阳气不足一般是以脾肾之阳虚为主,其中尤以肾阳不足为最。因为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命门之火不足,在阳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阳气的虚衰,阳虚则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经络、脏腑等功能活动也因之而减弱衰退,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所以就出现阳虚病机下的面色觥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外,还有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对于这样的病情该进行补阳为主的措施,以达到阴阳平衡。

    对于阴量相对虚的情况,也就是机体阳量正常量偏低的时候会显出虚热之象。中医所讲的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的现象称为阴虚。

    由于人的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等等原因,阴量比正常量较低,所以在阴阳平衡中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显出虚性亢奋的病理变化,表现为阴液不足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在中医辩证临床上,阴虚之证虽然五脏都有,但一般以肝肾的情况较多,其他三脏之阴虚,久延不愈,也最终多累及肝肾。由于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和阴虚阳亢等多种表现,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即是阴虚则热的表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