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229282
读经典 贵在知行合一 从《杏林散叶》看名医成长路(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27期
     读经典,贵在知行合一

    王庆其从研究生毕业后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内经》教学与临床工作,在方药中、凌耀星教授的指点下,通过30多年的勤求与探索,认识到《内经》是先人们临床医疗经验的结晶,是中医理论之渊薮,其所揭示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基本方法,包含着深邃的科学道理,是我们认识、开拓医学新领域的有力武器;而其所提供的理论原理和防治疾病的方法仍然具有实用价值,并有可能不断拓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畴。

    王庆其认为离开临床实践就无法解析《内经》的隐奥,立足临床实践是研读《内经》的最高境界。他对《内经》研究之透非常人能及,但从不高谈阔论,虚无缥缈,不着边际;更不迂回于繁锁的文字考据之中,把经典之学引向空玄之外。而是立足现代临床需要去研究经典,在经典中寻找智慧和启迪,借以提高临床疗效。他倡导“知行合一”学经典,如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肾气有余也。”这段文字,对其作了深入地研究与发挥。首先解读经文原义为人至老年还有生殖能力的原因有三:天寿过度,气脉(血)常通,肾气有余。从而认识到人体健康长寿的原因是:拥有先天长寿基因,气血畅通协调,肾气充足旺盛。启迪现代养生应该注重保持气血流通和保持肾气充足,纠正过去养生只重补肾的片面性。进一步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老年病的病理特点是:肾精气亏虚,气血瘀滞。从而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退行性骨关节病等获得良好疗效。再运用现代实验,表明补肾活血方药在改善老年机体自由基代谢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补肾或单纯活血的方药,说明肾虚血瘀相关并存是衰老的主要病机,补肾活血是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
, http://www.100md.com
    这种将《内经》的原旨详其意趣,识其真要,发煌古义,推陈致新,努力实践,赋予生机的研究方法,是王庆其学用《内经》的最大特色。王庆其正是对《内经》的研习达到了精通、精纯的程度,具备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功底,由精而博,再研读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博览历代各家著作,犹如囊内探物,左右逢源,而达事半功倍之效。他对仲景之学在病机上多有阐释,如对“大气一转,其气乃散”阐发,认为不独对水气病的治疗可作为准绳,而且对瘀血为患的胸痹证,痰饮病的治疗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对仲景方药的研究与应用启悟良多,认为仲景“垂妙于定方”,他对仲景重要方药作了归纳分析,指出运用经方,既要于原文之处下功夫,仔细推敲,前后互参,审病机,名方义;又要反复实践,知行合一,才能做到方证相应,以起沉疴之效。对各家学说则择善而从,旨在“探前贤之踪迹,供求达之借鉴”。

    重国学,旨在夯基怡性

    中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学植根于悠久的华夏文明,其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与传统的东方文化一脉相承,休戚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王庆其在导师裘沛然先生“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思想影响下,认为要学习、研究、弘扬中医学术,必须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否则就不能真正领会中医学理论的真谛,也无法形成中医学的思维方式。纵观历代名医大家如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张景岳等,无不亦儒亦医。所以他几十年来不仅深研岐黄之道,躬身临床实践,而且精研儒家与道家学术,通晓文、史、哲、经;并对书法、篆刻艺术有较深的造诣。读他的文章既能使人睿智,又切临床实际,更能愉悦心情。“名医与明医”,“谋生与谋道”,教会我们从医之道;“人与自然”,“关于和”,“仁者爱人”,指明了为人处世之道;“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养生先养心”,“生死夷然”,阐述了中医养生之道;“读、化、用、悟”,“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是读经典、做临床的门径。慢慢品味《医余闲话》一篇篇极具文采,又富哲理的文章,既增长了学识,又陶冶了情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最后借用王庆其的一段话,愿与所有从事岐黄之业的同仁共勉:“泱泱岐黄大道,悠悠未了情缘,吾将一如既往,耕读其中,徜徉其中,上下求索……”, http://www.100md.com(王邦才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陈永灿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