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2229174
醒脑通腑法治急性中风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29期
     急性中风常伴有腑气不通、大便秘结,因此醒脑开窍、通腑复胃是中风病早期治疗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中风病为中医顽症之首,其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痊愈率低的特点,症状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甚者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兼见有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痰多、呃逆、二便失禁或不通等症状。中风病极其凶险,动关生死安危,故在治疗上尤为关键,特别是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的治疗。在中风急性期,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常常出现胃肠蠕动减慢,西医称之为“胃肠麻痹”,加之大量脱水药的使用常常造成患者大便秘结,腑气不通。中医认为,“大小肠皆属于胃”,腑气不通乃胃气虚弱、失于和降所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因此通腑复胃是中风病早期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临床实践中,由于西医治疗的大量介入,传统中风病的辨证理论在早期治疗中受一定的局限,而针对治疗中出现的胃肠麻痹,西医学缺乏特殊有效的手段。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认为中医治疗有独到之处,中风病早期胃肠麻痹患者常表现为津亏腑实、痰热腑实和元气败脱等中医证候,进而归纳总结出“醒脑通腑三方”,采用通腑的方药以促进醒神复元,分别适用于津血亏虚、痰热腑实、元气败脱证型。
, http://www.100md.com
    中风病腑实证病机

    中风病为本虚表实证,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标实体现为风、火、痰、瘀。中风病多属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化风,气血逆乱,上冲于脑窍;或因气虚血瘀,脉络阻滞;或痰湿内阻,蒙闭清窍等。但无论何因,均可致腑气不通。临床报道约有“40%~65%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伴有腑气不通的症状”,甚至“80%左右患者出现便秘症状”。中风之人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津血不足,肠道失于濡润;或平素过食肥甘醇酒,好逸少劳,长期精神紧张,致使脾胃受伤,痰浊内生,闭阻中焦,气机失降;或五志过极,肝郁灼津成痰,津液不足,肠道失润化火;发病后多卧床,邪阻中焦,胃气不降,壅滞肠道;加之早期临床屡用脱水剂治疗,导致津液缺失,故大便干结。中风发病后饮食失养,或误治而又加重腑实。腑气不通,浊邪上犯,亦可蒙闭清窍,使病情加重。

    此外,西医大量脱水药的使用也是大便秘结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医学认为,大便不通,肠道毒素往往会进入血液,从而加重了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 百拇医药
    治疗原则

    中风病变部位在脑毫无疑问,中风患者有昏扑、神识昏蒙、不省人事等症状,因此在治疗上运用醒脑通腑法阻止病邪传变,使邪去正自复,祛邪即安正;亦可辅助调理脏腑功能,扶正以驱邪;中风不仅腑实可用,腑气不顺不降也可适当应用。对于中风急重症,只要患者不是极虚欲脱,通腑攻下皆可应用,且宜早不宜迟,腹胀、便秘、脉实更是必用之证。

    分型论治

    津血亏虚

    症状:症见阴津亏虚、腑气不通、便秘不畅、神识不清等患者,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通腑醒神,方用醒脑通腑一号方。

    药物组成:生地15克,麦冬10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枳实15克,厚朴10克,大黄10克,川芎12克,肉苁蓉15克,丹参15克,阿胶10克,生甘草6克等。
, http://www.100md.com
    痰热腑实

    症状: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甚者起病急骤,神识昏蒙,鼻鼾痰鸣,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者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降、苔褐黄而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通腑醒神,方用醒脑通腑二号方。

    药物组成:半夏10克,陈皮10克,全瓜蒌30克,胆南星10克,浙贝10克,黄芩10克,枳实15克,厚朴10克,大黄10克,槟榔10克,芒硝9克,鱼腥草20克,竹茹9克,生甘草10克等。

    元气败脱

    症状:症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大便不通,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 百拇医药
    治法:回阳固脱,通腑醒神,方用醒脑通腑三号方。

    药物组成:红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桂枝10克,制附子10克,木香10克,干姜9克,陈皮10克,炒莱菔子15克,枳实15克,厚朴10克,大黄10克,川芎12克,炙甘草6克等。

    体会

    中风病急性期,是在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基础上,产生火、痰、瘀、虚,导致内风、腑实、窍闭证的发生。风指病势而言,而火、痰、瘀、虚为生风之源,也是引起腑实、窍闭的主要原因。腑气不通,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走之路,使实邪肆虐更甚,骤然出现大壅大实之象;或原有阴虚因腑气不通,而火热之邪进一步耗竭真阴,从而加重病情。此时单纯用平肝熄风、豁痰通络、活血化瘀、滋阴熄风、醒神开窍等诸法皆缓不济急。唯有通腑泻下降逆法是为相宜。

    但是通腑泻下,不可一味下之。必须辨证选用通腑法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 百拇医药
    一是借硝、黄通降阳明胃腑之实,引气血下行,直折暴亢之肝阳。令亢阳下潜而“气复返”。

    二是借硝、黄通腑达泻火泻热之目的,即釜底抽薪,使火热之邪从下而出。

    三是清除阻滞于胃肠的痰热积滞,使痰热或痰浊之邪不得上扰神明,达到防闭防脱或启闭开窍之目的。

    四是通畅腑气,祛瘀达络,敷布气血,使瘀热之邪从下而除,不得上扰神明。

    五是急下存阴,使火热煎灼将竭之真阴得以保存,以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

    因此,在中风急性期治疗中,无论大便是否秘结,均强调及早运用辨证通腑法治疗。腑气通畅,邪有出路,疾病才会有转机。临床运用时,可以一法为主,随症加减运用“醒脑通腑三方”。, http://www.100md.com(王维峰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