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228943
别故意“神化”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34期
     近日,有几位患友前来就诊,谈起他们去请一位头衔是“主任中医师”的名中医诊疗,就诊患者“排成长龙”,并且该医师的中医水平就是“高”,几分钟看一个病人,大多数不问病人疾病情况,只号脉、看舌苔,就知道病人是什么病,然后就开处方。

    如此听来这位中医“大师”真的有点“神”,光靠脉象(切诊)和舌苔(望诊)及间接闻诊就能诊断患者的病情,开出处方。有人认为这是功多业熟,有人认为这是老中医有经验,有人认为这是中医知识功底厚。同样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那是故意“神化”,自己去找该中医诊病就几次都没“中病”(无效)。

    不管是真是假,临床上确有这种把中医诊疗过程“神化”的行为,这很不好,违背了中医理论。中医认识事物是相对论,没有一个临床症状会一定是某个疾病的表现,这种不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特别是省略最主要的问诊而让患者感觉“神化”的行为不可取。

    中医真正的“神”在于“四诊合参”。而“四诊”中问诊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后世根据张景岳的经验总结了《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素问·三部九候论》载,诊病时“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说过“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这些例子充分说明问诊是中医诊病中的重点,也是“四诊合参”的重要来源。
, 百拇医药
    有了问诊得出患者的基本病情,结合望诊、闻诊、切诊得出的结论综合分析,采取舍证从脉、舍脉从证的辨证模式,才能开出符合患者病情的准确处方,这才叫真正的中医辨证论治。

    “望而知之谓之神”,应当承认现实中存在一看或号脉或仅看舌苔等即知病情的中医,但这样的人毕竟少数,多数普通中医还是要靠四诊合参。像上述那位中医师反而有点像游医的“身段”,不问病情,只看病人病情、脉象、舌苔,就能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由于“神化”,总有人相信“神”,时有老百姓被骗,笔者认为,这是“专业医骗”的模样。

    临床上,笔者常遇到有的病人来诊,问及病情时,患者总是说,“你摸脉就知道了”。甚至有的认为笔者“不懂中医”,“靠问诊看病的医生不是真中医”。当然遇到这样的病人时,笔者都会给予几句解释,“光靠脉诊是不能准确诊断疾病的,它只能是疾病所表现的一个征兆,需要望、闻、问、切,综合分析”。

    中医诊病最讲究技巧,老百姓之所以认为中医有“神话”,就是中医在传承中,有的中医把诊病技巧神化,他们把“四诊合参”变成“四诊合诊”,边脉诊边问诊,同时望诊闻诊中,不知不觉中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都被医生掌握,便胸有成竹地开出符合患者病情的处方,患者取效后就把这种情况看作中医确实“神”。

    看来,中医神化是因为有需求,一些所谓“老中医”以年龄为“本钱”倚老卖老,凭借市场“有需求”,故意把中医神化。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对普及中医常识、发展中医事业、提升临床中医的临证水平、传承中医等会有不好的影响,不宜提倡。, 百拇医药(梅松政 四川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