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解读
编号:12236206
生死这门课,人人都要学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0日 生命时报
     2008年上映的电影《遗愿清单》,是一部探讨生死意义的好片。百万富翁爱德华和修车技工卡特因为患癌共处一间病房。片子一开始,因到了癌症末期而住院的卡特提到一项调查:“如果可以,你会不会想要预知自己哪一天死去?”高达96%的人回答:“不想。”显然,大多数人都不愿面对死亡这个话题。

    然而,卡特必须面对自己慢慢走向死亡的事实。他想起大学一年级时的哲学教授曾指派的一项作业:写下这辈子想要达成的心事清单。于是,他跟着邻床爱德华逐步列出20件希望达成的事,决定先把疾病丢到一旁,大胆尝试冒险一番。于是他们体验了文身、赛车、跳伞等刺激的活动,游历了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和印度泰姬陵等名胜古迹,学习修补人际关系、找到生活乐趣、无私帮助他人等生命中的重要课题。他们最终无憾地走完人生,并合葬在喜马拉雅山上。

    卡特做了45年的技工,一辈子窝在汽车底盘下。然而,当他决定出游时,太太埋怨他不负责任,怎可放弃治疗,与一个陌生男子一走了之。但卡特请求太太给他本应享有的最后时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在很多肿瘤病房里,类似戏码经常在上演。由于家人“不舍”,人们患病时常饱受折磨。然而这样的“不舍”可能是出自潜意识的担心、焦虑,以致采取了未能充分尊重病患的决定。家人认为这是爱与孝顺的表现,实际上却是自己不愿承认的心理在作祟。

    生,需要学习;死,也需要学习。

    临终关怀病房可说是人生最终的修炼道场。通过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等完整团队的协助,不仅患者能得到最后阶段的安心照护,家人也可以体悟到更深层的生命意义,充分了解如何安宁、缓和地面对生死的课题。▲

    (摘自《联合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