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 信息
编号:12244891
专家呼吁加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7.26
     本报讯 记者朱国旺报道 日前,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2012‘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实践项目”扩展项目启动及工作部署会议中,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院士呼吁,要深入开展我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更好地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心血管病科室开展脑卒中一级预防的能力。

    王陇德院士说,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控制脑卒中,几十年来成效非常显著。如美国,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60%,发生率男性下降了30%,女性下降18%;日本原来和我国一样,脑卒中是第一位死因,但通过几十年的防控,已经下降到第七、八位的死因了。其他很多发达国家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说明脑卒中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他说,我国目前脑卒中的防控存在很多不足。如国民不了解脑卒中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很多人发生一过性脑缺血(TIA)后,以为过去了就没事,不知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干预。更重要的是医疗机构,绝大部分脑卒中预防工作是在医疗机构进行,像高血压的筛查、糖尿病的筛查,但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是在忙于治疗,对于预防,并没有做太多工作。

    王陇德院士表示,我国有大量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如2亿多例高血压患者、近1亿例糖尿病患者、800多万例房颤患者等等,但防控措施并没有得到落实。如房颤,得到治疗的不到2%,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也只有14%,而美国达50%。因此首先要积极开展高危人群的筛查,筛查出高危人群后进行进一步检测,明确其他的高危因素后再进行相关干预。

    王陇德院士说,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很多,绝大部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如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房颤等。最近几年有两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受到关注,一个是颈动脉狭窄,另一个是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颈动脉狭窄所引发的脑卒中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30%,以往我国没有开展过颈动脉狭窄的筛查,这也是我们脑卒中高发的原因之一。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中75%的有同型半胱氨酸增高(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比不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增加1倍以上,因此值得我们重视。

    据了解,继2011年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实践项目得到众多心血管和慢性病防控领域专家及公众的一致好评及肯定后,“2012‘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实践项目”扩展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55家医院(心血管科室)作为第二批协作医院。王陇德院士说,通过该项目的开展,不断对卒中筛查和干预实践的方法、手段进行优化,对有效性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在全国的心血管领域开展卒中的预防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