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诊断 > 信息
编号:12270735
整合伤寒温病 规范辨证理论(上)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68期
     长期以来,中医界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规范辨证理论体系。然而,由于六经理论,卫气营血、三焦理论的存在,外感病学一分为二的现状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所以统一、规范辨证理论,也就变得很困难。因此,结束寒温分离,实现寒温统一,是规范辨证理论的前提。

    辨证,是医生对四诊等所收集到的与辨证相关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确定病变具体证型的一个过程,是指导临证立法、依法处方用药的依据。因此,规范辨证理论,有利于中医学的健康发展。

    辨证,包括病位与病性、病因病机、病期与病变发展阶段、病势、邪气变化与正邪的消长变化等内容。

    辨病位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病变的具体病位,即官窍、脏腑、肢体经络关节等各个不同的具体病位;一是确定病变的表里病位,即表、半表半里、里三个不同的表里病位。
, 百拇医药
    1.具体病位 包括显性病位与隐性病位。

    (1)显性病位 明确病变在哪个或哪些具体部位。是脏腑,还是官窍、肢体经络关节等;是单发,还是涉及两个或多个具体部位;是以脏腑为主,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或影响官窍、肢体经络关节等,还是以官窍、肢体经络关节为主,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累及或影响脏腑等。

    (2)隐性病位 某些病症,特别是眼耳鼻喉科、妇科、皮外骨伤等病症,除显性病位外,须依据脏腑与官窍、胞宫、皮肤、筋肉、骨骼等相关理论,找出隐性病位,即它们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哪些脏腑或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等。

    如常见的耳聋、耳鸣,在多数情况下与脏腑密切相关,或因肝火上炎,或因心火炽盛,或因肾精不足等,其中,“耳”是显性病位,而“肝、心、肾”等则属隐性病位;再如妇科的月经不调、带下以及外伤骨折的长期不愈甚或出现筋脉挛急、肌肉萎缩等,也与脏腑相关,特别是与肝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其中“胞宫、骨骼、筋肉”等为显性病位,而“肝、脾、肾”等则属隐性病位;即使是外科的疔、疮、疖、痈等,也与内在的某些脏腑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2.表里病位 包括表、半表半里、里。

    其中,病位在表者,发热与恶寒并见;病位在半表半里者,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病位在里者,则发热而不恶寒,或恶寒而不发热,或既不发热也无恶寒。

    因此,在辨病位中,除诸如头痛,鼻塞,耳聋、耳鸣,目赤、视物不清,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咯痰、喘息,或心痛、心悸,或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脘腹疼痛,或下痢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或胁痛有痞块、身目发黄,或疔、疮、疖、痈,或经期腹痛、有血块,或关节疼痛、屈伸不便,或筋骨损伤、局部青紫肿胀等具体病位的表现外,还要依据它们是否伴有寒热表现,以及寒热表现的形式,以确定其表里病位。

    此外,邪气袭表,有时症状并不十分明显,只出现鼻塞、喷嚏、流涕,或恶(风)寒、肢体酸楚不适等,在排除鼻病、过劳、素体阳虚等因素后,应视为病位在表。
, 百拇医药
    辨病性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病变的寒热属性,即热、寒热错杂、寒;一是确定病变的虚实属性,即实、虚实夹杂、虚。

    1.寒热属性

    辨寒热,既是确定病变寒热属性的方法,也是了解感邪性质、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一般说来,阳热之邪或阳热与阴浊之邪相杂而以阳热之邪为主所致者,多见发热重恶寒轻的表热与半表半里偏热的表现,若病邪深入或进一步损伤人体的阴液,则出现发热而不恶寒的里热或里虚热的表现;阴浊之邪或阴浊与阳热之邪相杂而以阴浊之邪为主所致者,多见恶寒重发热轻的表寒与半表半里偏寒的表现,若病邪深入或进一步损伤人体的阳气,则出现恶寒而不发热的里寒或里虚寒的表现。
, 百拇医药
    辨别寒热属性,除发热而不恶寒,恶寒而不发热,或虽有寒热并见、寒热往来,但发热与恶寒的程度不同外,还须结合渴与不渴,是否喜饮,喜冷饮、热饮,有无咽干鼻燥、目涩唇焦,小便的颜色,以及舌脉等予以判别。特别是在既不发热也无恶寒的情况下,渴与不渴,有无咽干鼻燥、目涩唇焦,小便的颜色,舌质舌苔等,更是辨别寒热属性的重要依据。

    在这一过程中,除分辨热、寒热错杂、寒外,还须注意寒热真假的辨别。

    2.虚实属性

    辨虚实,既是判断病变虚实属性的方法,也是了解邪正消长变化的重要依据。

    一般说来,外感病的初、前、中期,以及其他诸如食积、痰阻、气滞、血瘀、水液停留,或情志不遂、精神抑郁,或邪滞胞宫、气机壅滞,或跌打扭挫、筋骨损伤、瘀血阻滞等,多正盛邪实或邪实正虚,以官窍、脏腑、肢体经络关节等的气机郁滞,正邪斗争比较激烈的亢奋表现为主,大多属实或虚实夹杂而以邪实表现为主;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其他诸如邪气伤正、攻伐太过,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等原因,以脏腑的阴阳气血精津亏虚、功能低下的表现为主,大多属虚或虚实夹杂而以正虚表现为主。

    在这一过程中,除分辨实、虚实夹杂、虚外,还须注意虚实真假的辨别。

    因此,在辨病性中,除发热而不恶寒,或恶寒而不发热,或虽有寒热并见、寒热往来,但发热与恶寒的轻重程度不同外,其他诸如口渴与不渴,是否喜饮,喜冷饮热饮,饮量多少;口干,鼻燥,唇焦;分泌物的浓淡、颜色、气味;喜冷近凉,欲去衣被,遇热加重,得冷稍舒,或喜暖就温,欲近衣被,遇寒加重,得热缓解;灼痛、冷痛,拒按、喜按;息高气粗,或息低气微;面色潮红或青紫,面色苍白或萎黄;舌体的胖瘦,有无齿痕,舌质的颜色,是否有瘀点、瘀斑,舌苔的颜色,滑腻、干燥,有无光剥无苔;脉象的迟、数、虚、实等,都是辨别各种病症中各种不同寒热虚实属性不可或缺的依据。, http://www.100md.com(李永清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