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9024
失独家庭:疼痛的困境谁来抚平(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5日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失独家庭,他们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80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据估算。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对于丧失爱子而又日渐衰老的人来说,在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之后,如今更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难题,这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现实课题。

    失独家庭的哀伤与悲痛

    2012年“六一”儿童节,郑州市民戚冉又去了趟陵园,去看望长眠在那里的儿子。对于48岁的戚冉来说,因为孩子,所有的节日都像清明节。半年前,一场车祸使她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她的笑容从此被关在过去。此前,医生曾劝戚冉,这种方式尽管能释放痛苦,但尽快淡化回忆,才能逐步摆脱重度抑郁。但戚冉控制不住,每到节日都怕儿子孤单,哪怕是儿童节。在母亲眼里,儿子永远是个孩子。

    儿子的年龄永远定格在19岁。半年前,戚冉刚上大一的儿子假期出游,在外地不幸遇车祸身亡。戚冉的命运就此分为两个部分:此前,生活充满奔头,儿子懂事上进,考上大学后,他们曾一起设想,未来要考研还要读博。她还幻想过,等儿子结婚有了孩子,她要好好带,了却当年工作忙没有多陪儿子的遗憾。突发的变故,让戚冉的生活陷入永久黑暗。
, 百拇医药
    其实,现在戚冉的心态已经进入“平稳阶段”。儿子刚去世时,她彻夜失眠、痛哭,三个月后出现幻觉,她觉得儿子根本没有离去,所有的人都在骗她。儿子的音容笑貌那样真实,可是现实却是阴阳两隔,那种刺痛,钻人心、使人狂。半年来,外出看到路上的男孩,她就会触景生情;听到旁人的笑声,她就会想起过去的种种美好,然后意识到,幸福永不再来。戚冉说:地狱的煎熬也不过如此!

    戚冉本来是单位的骨干,但如今只能请假在家。只有在家里,她才能不用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抱着儿子的东西,撕心裂肺地流泪,直哭到睡着。原来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再也没有笑声,甚至没有电视声、没有访客。工作、未来、家庭,这些对她来说已没任何意义。戚冉也意识到,以前的亲朋都怕触及她的伤疤,所有结婚、满月摆酒的喜事,都背着她。别人全家团圆时,戚冉只能在坟头和孩子团聚。也曾有人劝戚冉领养一个孩子,她和丈夫认真商量了一下,拒绝了。她已经48岁。丈夫年逾五十。他们已经没有精力再把一个小生命抚养长大。再说,那更像在找一个替代品,对儿子和领养的孩子都不公平。
, 百拇医药
    和戚冉相同,现年52岁的刘楠也有着同样的哀伤。

    郑州市金水区的刘楠,两年前独生子因车祸离世,她的眼泪早都流干了,因忧伤过度,她和爱人的身体都垮了,她是脑血管病,爱人是心脏病。隔段时间,两人就要去住院。其实,当年儿子5岁时,刘楠曾经怀过孕,但马上就有单位干部上门,说如果要这个孩子,两口子都要被单位开除,丈夫还要被开除党籍。最终,刘楠响应计划生育号召,那个胎儿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此前,在外人看来,刘楠什么都不缺,是那样成功那样风光,但现在孩子没了,什么都没有了,吃药看病已经成了两口子的家常便饭。刘楠现在好后悔,如果当初有这个孩子,起码还有个寄托!现在,夫妻勉强相依为命,将来如果有一方先离世而去,留下的一方要怎样度过最后的日子?谁来养老送终?面对着将来“做手术都不知道找谁来签字”的晚景,两人不免悲伤。刘楠说:“对于计划生育,我们是最早的响应者。我们分担了国家的忧愁,可是现在我们得到了什么呢?一个国家少一个人不算什么,可我们少了我们的儿子,就少了整个世界……”

, http://www.100md.com     和刘楠一个命运,家住河南郑周的慧子也是“少了整个世界”。

    十年前,慧子的儿子因煤气中毒,生命终止在14岁。

    现如今,年近五旬的慧子脸上已看不出愁容,聊天时说到开心处,还会放声大笑。然而,回忆起儿子的点点滴滴,泪水又禁不住流下来。她一直在服用抗抑郁药。儿子刚走那阵,她像疯了一样,感觉儿子没死,只是出远门了,儿子房间的电脑和书柜一直保留原样,每天她会做一大桌菜,喊儿子回来吃饭。有时间就去商场买衣服,慧子一共给孩子买了三个衣柜的衣服,如今还放在家里。连续几年,慧子把自己封闭在屋里。有一天,她发高烧,心想这样死去也就解脱了。两天后朋友敲门,把等死的她拉了回来。儿子去世5年后,慧子领养了一个女孩,有了寄托,新的生活开始了。然而,丧子之痛、养育孩子的艰难,让她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她开始担心:孩子上学后,会不会因母亲年纪大,被同学嘲笑?当孩子长大成人,自己年近七旬,孩子能接受吗?

    调查发现,很多失独父母是“两面人”,人前格外坚强;回家后,合上眼却默默在哭泣。他们自称精神上残疾了,余生已难治愈。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的日子恰是他们最难挨的时光。为了逃避有关孩子的一切邻里家常,一些失独父母成为流动人口,他们切断与亲朋的联络,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苟活。进养老院、上手术台,他们都找不到儿女签字。部分失独的爸爸抛下失独的妈妈,另辟一段婚姻,只为不让自己无后。孩子走后,所有的喧闹、忙碌、紧张、困顿、压抑、隐忍,连同它们所换回的那种叫天伦之乐的美好,一并消失了。
, 百拇医药
    失独家庭的各种困境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一位失独老人曾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插队,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也遭遇过下岗。但与同龄人相比,我们这群人唯一的孩子没有了。当年满街都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的口号,如今孩子没了,没人管我们了,政府的承诺去哪儿了?

    网名为“琴声如泣”的失独母亲说:“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了三十多年,我们这一代人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只生一个孩子,现在出现了意外,失去唯一的法定赡养人,国家理应为我们这些失独家庭安排好后事,这也能体现党和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关爱。”

    调查显示,很多人在失去独生子女之时,已经错过了生育年龄。按照人口学的理论。女性在49岁以前。都还有生育的可能。但有的失独母亲不到50岁就已绝经,无法生育,于是她们去做试管婴儿。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每周都会遇到失独父母,想做试管婴儿,再孕育一个希望。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张翠莲说,有的已经超过50岁,只能劝他们放弃,做试管婴儿的适应年龄是40岁以下,45岁以上的女性希望很渺茫。, 百拇医药(小参)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