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透视
编号:12316208
国人为啥那么爱“抢”(国人心理透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9日 《生命时报》 2012.10.19
国人为啥那么爱“抢”(国人心理透视)

     挤车、抢房、排队买名牌,都是缺少安全感的一种体现

    公交车刚到站,人们便一拥而上;银行发国债、超市促销,总有人天不亮便跑去排队;市场上一有商品短缺的传言,大家便开始抢购,如非典时抢醋,日本“核泄露”时抢盐;就连在国外购买奢侈品,国人也是排着大队抢着买……这种“抢”的心态,随处可见,似乎已成为了国人骨子里的习惯。

    看看其他国家,“抢”的场景并不多见。可为什么在我国,却比比皆是?一个“抢”字又包含着哪些深层原因呢?

    首先,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稀缺,很多“刚性需求”,如果不抢就很难实现。比如过年回家买车票,如果不抢,就可能无法在除夕夜回家团圆;价廉物美的房源,如果不抢就可能错过。慢慢地,“抢”成了一种习惯。有时,看到别人都在抢,自己的争抢心也会被激发出来,所以不管是不是必需,都先抢了再说。

    其次,在过去的两百年,中国饱经内忧外患。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国人还经历了大饥荒、大批人“下岗”等,这些并不遥远的记忆,让人们即使在社会、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内心也仍然存在焦虑情绪和不安全感。一有风吹草动,群体性的焦虑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用“争抢”的方式来争取安全感。

    最后,社会文化引导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孝经》中有句话:“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当今社会极力倡导竞争,而弱化了对于意义、道德感的引导,人们的内心充斥着自私和以自我中心。这与古人所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满足感存在着强烈的反差。

    那么,面对争抢的现象,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有时,我们不得不加入争抢的行列,但对结果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既然资源是稀缺的,便会有时抢得到,有时抢不到。若把得失看得太重,抢不到时便会耿耿于怀。其实,不妨把结果看得淡些,“有也欢喜,无也欢喜”。只有放下执著,才能永葆快乐。此外,时常问问自己:这是我需要的吗?我必须去争吗?比如“我的行李不多,不需要找地方放,又有座位,时间也充裕,有必要抢着上火车吗?”理性地和自己对话,往往会避免因为冲动或盲从而进行的争抢。最后,时常体会“让”的乐趣。如果不赶时间,不妨等下一班车,让更着急的人上车先走,这样,自己的内心不仅会多一份从容,更能享受到默默助人、爱人的快乐。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社会便真的像家一样了。▲, http://www.100md.com(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余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