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颈椎病的自然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7589
颈椎病的通督按摩法.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0kb)。

    颈椎病的通督按摩法

    坚持中医的整体观思维方式,将颈椎、肩背、上肢看做一个整体,然后根据病症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手法。

    按摩方法(以疼痛、麻木为主者)如下。

    1、 颈、胸椎整复法。多选用坐位推正法和掌指推正法,亦可选用抬头摇正法、低头摇正法等。我们会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在相应的平面查找棘突偏歪、错动处,随即校正之。手法操作的要点是边整复,边在整复后的邻近部位施用拇指拨揉法、拿法等松解手法半分钟左右,以便松解、稳定整复过的周围组织。

    查找、整复的过程,应自下而上的进行,即从心区的胸椎7始至颈椎1止。

    2、 患者俯卧,胸前可垫一薄枕。医者站其侧方,以患侧的肩背部为主,在胸椎7平面以上的背部、肩胛岗的上、下部分、以及三角肌的位置,采用掌揉法、拿捏法、点按法等5-7分钟。当手法应用于疼痛、紧张明显的部位或穴位,可适当增加刺激的力度和时间。若患者腰背肌的紧张度较高,可在胸椎整复手法的基础上采用腰椎斜扳法,以达通调三焦气机之功效。

    3、患者坐位。以颈部→肩部→上肢部的顺序,在颈肩部施以拿法、揉法、拨法、滚法等5-7分钟,上肢部施以压中府、压缺盆、点极泉和疏通上焦法、拨合谷等手法3-5分钟。接着,医者站其患侧,一手托肘,以使上肢伸展、高举至180°,另一手与其患侧的手掌相对并缓慢地按压,以使其腕关节背屈约90°,然后维持此状态,随之分别使其掌指面分别向前、向外、向内和向后方背屈,各持续约半分钟,以达牵拉、松解臂丛神经的目的。

    头晕与颈椎病的关系

    我们认为,造成眩晕(诊断不明确的头晕)的主要原由在于颈椎的不正常。

    在颈部的交感神经系统有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即交感链和椎神经。颈髓中没有中间侧角细胞,颈部的节前纤维,一般认为是起自胸髓1-5的中间侧角细胞,并上行到颈神经节。所有的颈部交感神经都是灰色无髓鞘的节后神经,它起自交感神经节,并在神经节内同胸髓发出的上行白色节前纤维相突触。其走行方向是:1 伴随前根,并沿周围神经的前支和后支分布到它支配的部位;2 节后纤维通向眼晴、颅神经、头颈部的动脉、锁骨下动脉和心丛;3 一支经椎间孔回行,沿腹根与支配硬脊膜和椎管内韧带结构的脊膜返神经汇合。除返支外,所有的交感神经纤维都是椎间孔以外的神经纤维,它们在椎间孔以外同周围神经伴行。

    颈部交感神经系统的第二部分为椎神经和椎丛。一般认为,椎神经沿椎动脉走行,位于横突的椎动脉孔内,若椎动脉走行中的任何一部分受到刺激,都可以刺激椎神经。其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眩晕、面部及咽部症状,包括了眩晕、耳鸣、鼻功能失调、面部潮红和疼痛、咽部感觉异常等一系列症状表现。

    椎动脉多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进入颅内形成椎-基底动脉环。双侧椎动脉供给大脑血流量的10%--15%,供应颈脊髓、神经根及其支持组织血流量的90%。颈椎的不稳定或骨赘形成,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影响枕部脑皮质、小脑、脑干及颈脊髓等组织器官的血供。特别是钩椎关节侧前方的退行性改变,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当压迫明显时,患者若扭转头颈至某一角度时,往往会造成椎动脉的明显受压、缺血,进而引发眩晕,甚至有猝倒的现象。

    高血压又称原发性高血压,其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失调有关,有时也可作为某种疾患的一个症状表现形式,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等系统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在症状上,往往以眩晕、头痛、心悸等表现为主。而按摩颈椎,可使过高的血压明显降下来。

    还有人认为,颈上交感神经节附着于颈1-3或颈2-4横突的前方,当颈椎退化、失稳、错动时,会使横突的位置发生改变,进而造成周围软组织因失衡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变化,这会引起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兴奋性改变,从而引致脑血管的痉挛,若此种刺激持续存在,将继发性地影响脑血管舒缩中枢的功能,发展为全身性小动脉痉挛,使血压持续升高。另一方面,颈上、颈中及颈下交感神经节发出的心支,参与形成了心深丛及心浅丛,分布于窦房结及房室结,并随冠状动脉分布至心肌。故此,颈椎错骨缝对颈交感神经的机械性刺激,可加速神经兴奋,出现心悸、心跳加强、冠状动脉舒张,从而引致血压升高。

    颈动脉窦位于颈横突的前方,当中、下段(颈4-7)颈椎错动时,会使横突周围的肌肉紧张,或是受到横突的直接刺激作用、或是钩椎关节错动的刺激,引起斜角肌及筋膜的紧张,进而牵拉、刺激颈动脉窦,使血压发生波动,有时会出现血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头昏、眩晕、颈部僵硬感、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颈椎病治好了,心律失常也莫名其妙的不见了,其理大概如此。

    我们把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从推拿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考虑,觉得它大多是由于颈部的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到刺激造成的,并在此认识的指导下施以各种方法的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其症状表现是:大多为多器官、多系统症状。除眩晕外,常常伴有颈肩痛、头痛、眼部胀痛、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复视,重者可失明;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肢体或头顶部疼痛或麻木,肢体发冷或肢体潮红,耳鸣或听力下降等。若以椎-基底动脉受压为主者,还可有颈部压痛、功能受限、以及颈部活动后症状加重,甚至在头颈部旋转至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甚至发生猝倒,若强行牵引颈椎,往往会诱发或加重眩晕、恶心等症状。

    X线检查:多有颈椎生理前凸的减少、变直、甚至反张、以及钩椎关节的增生等。

    颈椎错动部位多在中、上段,且以颈椎3-5多见。

    眩晕(颈椎病眩晕型)的按摩法

    患者大多有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张的现象,所以眩晕的按摩方法与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根性颈椎病有所不同。

    1、 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后方,一手扶住患者头部,另一手以拇指和并拢的食、中指指面相对用力,沿颈两侧之棘突的侧方,由风池穴始,至近肩井穴止,采用拿法和指揉法约5分钟左右,当手法施用于肌肉等软组织有明显紧张、肿胀的部位时(主要在颈部的上半部分),刺激量宜适当加大,持续时间宜长久一些;接着,沿颈横突旁之医风穴至颈下方的横突旁止,以拇指揉按一侧的或是用拇指与中指面同时揉按两侧的横突约4分钟,手法宜轻柔、和缓而持久;最后以拿肩井法结束手法操作,以达松解颈、肩部软组织之功效。

    2 、患者俯卧。医者站其侧方,以掌揉法、拿法、点按法于胸椎7平面以上之背部、肩部、及三角肌处约5分钟(重点在胸椎4-5的棘突旁、肩部及三角肌后部的中、上方);接着采用适当的胸椎整复手法,以整复胸椎错动处(多在胸椎4-6的部分);然后,以拇指或中指同时轻缓地点按两侧之天宗、肩井穴各约1分钟。

    3 、采用疏肝理气法:患者左侧身卧位(左下、右上)。医者坐其对面,以左手掌抚按在患者右胁下的腹部区域(即章门穴的下方),右手食、中、无名指并拢,并以其并拢之指面部按压在患者右侧的肩井穴上,随之缓缓用力向左手的章门穴处扳、拉肩井穴。在扳、拉的过程中,应当用心体会手下的感觉,当反复而缓慢地用力向左手的章门穴处扳、拉时,可感到两手之力相交会,这时在此位置稍待片刻,以达通降气机之效,随后再放松,如此一松一紧反复施用约3-5次,可达鼓动右侧之气机下降的目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