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针灸书和针灸文献 > 正文
编号:12308042
一针疗法的一些介绍.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0kb)。

    一针疗法的一些介绍

    给大家介绍一下信息穴针灸疗法,它具有简便实用、取穴少、痛苦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它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学说及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生物全息律为指导,吸收了现代医学的神经体液学说、生物信息反馈学说及整体平衡学说为特点而形成的一门针灸新疗法。

    这是根据整体平衡学说和经络巨刺方法而确定的取穴方法。即: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同侧同取。因为人体大都有左右交会的腧穴,所以脉气能够左右交会,上下贯通。根据这一规律,左经有病,一般取右经的腧穴治之,反之亦然。妊脉有疾,一般取督脉的腧穴,反之亦然。或者同经有疾,取同经的腧穴治之。

    一针疗法辨证施治

    常见病一针疗法具有取穴少,痛苦小,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易学易记等优点。它与传统针灸相比,难免有某些不足,比如在调理整体和兼治合并症方面略显不足 。为此,建议广大同仁在世用意诊疗法在使用一针疗法的基础上,不妨辨证加减,灵活运用,提高疗效。

    一、 身柱妙用

    身柱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 1.5 寸 28 号针(长 4.5cm,直径 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 20 分钟至30 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

    (一)增加强壮

    1. 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

    2. 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

    3. 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

    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

    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

    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

    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

    1. 感冒高烧至 39C 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 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

    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 1 次。连续3-7 天。

    二、痛点止痛法

    针灸的缪刺取穴法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即选好病侧的穴位而针其健侧的同名穴,效果较好,是调整经络平衡的治疗方法。"痛点止痛法"是专为治疗小面积疼痛的一种止痛方法。周身不论何处疼痛都可以使用,但只限于直径 1 厘米以内的小范围疼痛。

    该法操作简便,效果迅速,能够达到针入病除。具体做法是用 30 号 1 寸针 1 支,在其痛点的相对侧快速刺入,其痛无不应针而止。例如痛处恰当内关,可针外关;痛处恰当阳陵泉,可针阴陵泉。头面胸腹四肢任何部位疼痛都可使用这种刺法。也有不很明显的相对处,如头顶部有痛点,由于颈项的关系,不可能两侧相对。比如痛点适当前顶,可针廉泉,如痛点在百会,即无相对处。然而,这仅是很少的局部痛,如果文诌诌"无关宏旨"。周身各部位绝大多处是有对立面的。还有关节部如"网球肘"的痛点下面是肘关节,肉少骨多,不容易找准相对点,其效较差。然而这仅是极少的局部。周身各处绝大多数可以找到绝对的对立面的。

    三、快速降压

    该法对凡属原发性高血压,不是因其他疾病而继发的效果最好。即或由其他疾病继发的对降压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因其他引起高血压的疾病不愈则高血压亦不能根治,只能使血压下降而减少其痛苦而已。

    针灸穴位:

    在八会穴中"血会隔俞。膈俞降压法操作简便,只要找准穴位,双侧各埋 1号皮内针1 支,穴位找准,血压应针而降。冬季可埋 5天,夏季因洗澡频繁可埋3 天。起针后间隔 1 天,继续埋针。

    膈俞 膀胱经第十七号穴 八会穴之一(血会)。

    定位:俯伏位,在七胸椎棘突下,当督脉至阳穴旁开 1.5 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

    找好隔俞穴,皮肤消毒,用小镊子夹起皮内针,以左手拇、食二指向左右扒紧穴旁皮肤,将皮内针由膈俞穴中间向脊椎方面横刺,皮内针刺入在表皮以内真皮之上,不能超越真皮,针尖要向脊椎方面刺入。针刺入后,剪胶布两块,一小一大,大者不过如指甲大,小者先贴在皮内针柄的下面以免针柄接触皮肤,然后将大块贴在小块胶布和皮内针上,压平即可。

    皮内针如刺过真皮,患者会感到疼痛。针入以后应医手指在针上按压,如患者说疼即宜起出重新按常规小心针入。

    四、翳风治牙疼

    牙疼的原因很多,翳风穴所治的仅限于齿根骨膜炎的牙疼。其病源由药物治疗的合并症。

    有齿根骨膜直接受冲撞,或常吹乐器,常含铁钉,常咬丝线等外伤性的;有细菌由齿髓侵入齿根骨膜传染性的。症状是有的化脓有的不化脓,疼痛同样是自发的,但不带发作性,是连续的痛。在敲打牙齿时,疼痛就更加剧烈,这是与齿髓炎不同的一点,也是齿根膜炎的特征。

    齿根膜炎,中医叫风火牙疼。治牙疼的穴位很多,一般针下关,颊车,也有针合谷或足三里、内庭的,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入以后需要留针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止痛,而针翳风穴,有针入痛止立竿见影的效果。

    翳风

    定位:正坐位,在耳垂后方,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以手压穴则觉耳孔中有牵引性微痛是穴。

    针法:用 28 号 1.5 寸针,向前下方直刺入 1 寸,并作轻度旋捻以增强针感。疼痛已止,可立即起针,一般的病人心理希望多留一些时间。实际如针入而牙痛不止时可以久留,此穴针入立即止痛,久留与不留是一样的。

    五、四缝穴的效验

    四缝穴在手指食、中、无名、小 4个指头的第一、二指节横纹中,通于大肠、心包、三焦、心、小肠 5 个经。手指为神经终末反应灵敏,治病的疗效很好。

    主治:

    小儿疳疾,气管炎,蛔虫,消化不良,身体羸瘦,发育不良均有特效。

    针刺方法:

    穴位皮肤消毒,用助手由指尖向指根推几下,然后在第一指节上边以指捏住,术者则由指根向前推捏,用 26 号针刺入穴上,当即有白粘液随针而出,挤净擦干。每隔 4 天一次,一般 4-5 次可愈。针后白色粘液渐少,即是好的现象,白粘液渐消失,而针出血液则痊愈。

    患儿面黄肌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3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