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针灸书和针灸文献 > 正文
编号:12308027
伤筋(软組织损伤)与太极针炙治疗(论文).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2kb)。

    伤筋(软組织损伤)与太极针炙治疗(论文)

    傷筋(軟組織損傷)與太極針治療

    美國加州西谷大學校長、教授

    美國加州執照針灸醫生

    美國中醫骨傷研究院院士

    天津中醫學院醫學博士 吳奇

    參加2003上海國際手法醫學和傳統療法大會論文

    筋骨縫損傷──傷筋是中醫骨傷科臨床中最常見的疾病。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軟組織損傷,諸如腰扭傷、落枕、項背痛、網球肘、腕管綜合症等等。其主要病因為扭挫傷或慢性損傷,其主要臨床表現則為腫脹、疼痛,功能障礙。常對於上述症狀,臨床醫生多採用手法治療及一般常規的針灸治療,但有時效果欠佳。筆者經多年臨床觀察及研究發現,採取下述太極針灸方法,有時往往有其獨特的療效。

    天人合一太極原理:

    1、天人合一太極能場,由於太陽、地球、月球的相互運動,及地軸的傾斜形成了

    A、天地太極能量信息場。1、日太極、2月太極、3、年太極、4、多層面多維S形太極場。

    B、人體太極結構信息場

    1、S型脊柱。

    2、大腦溝迴俱呈近似S形,其大腦中央溝與前後正中線成67.5°夾角與地軸66.5°相似。

    3、人體內含水比例為70%,地球表面70%為海洋;人體內元素含量比例與地球元素比例相似。

    4、人體視神經傳導路呈太極S形。

    5、人體神經傳導路呈太極S形。

    6、人體脈學診斷排列結構與四時脈象診斷模式與天地太極有關。

    7、地球電離層中舒曼波為7.8-10Hz與人大腦α波相似。

    8、人體DNA呈S形雙股螺旋(易有太極,是生兩極),四組核苷酸(兩儀生四象),64組遺傳密碼(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老子道德經》:「人法天地」。中醫《黃帝內經》:「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天人合一的真義、實相與哲理引伸。

    太極針灸的機理

    中醫傳統針灸的機理為通經絡、調氣血。根據上述太極天人合一機理,應用於指導臨床,可進一步引伸出天人合一太極共振針灸學說與方法,其目的為打通人體阻塞的氣血瘀滯,激活人體深層的自我修復系統。

    扶正袪邪的相互作用及哲學含義。

    人體存在各種的太極結構:

    1、經絡體系。

    2、太極氣化傳導路多維多層面的太極圈。

    本人根據這兩種體系(第二種體系為作者所創),選用相應穴位,激活相應太極結構的兩端,或兩端加中央剪切點。對於許多疑難疾病都取得良好效果。在中醫骨傷科方面,對於由傷筋引起的諸多疼痛,採用傳統穴位配合董氏奇穴針灸學的相關穴位,在臨床上有時有相當好的效果。

    比如腰痛往往採用手背上的中渚、液門或中白、下白(位於手三焦經上)。臨床上有著效。見示意圖:

    董氏奇穴針灸學為有別於傳統針灸學的另一針灸學系統,其機理與《易經》和《黃帝內經》有關。據董氏奇穴的傳人董景昌博士(1975年已故)的入室弟子楊維傑博士的講授,其機理如下圖:(略)

    五臟別通──臟腑太極別通(有別於中醫傳統臟腑陰陽相通)

    五臟別通首見於明代李梴「醫學入門」,引自《臟腑穿鑿論》。後清代唐宗海在「醫經精義」有更多的發揮。但其初始來源,則本源於《易經》六爻及《黃帝內經》引伸而來的六經之開閤樞變化。《黃帝內經.靈樞根結篇》說:「太陽為開,陽明為閤,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閤,少陰為樞」。

    臟腑太極別通則是作者根據太極天人合一理論所作進一步的發揮。(图略)

    董氏奇穴針灸學的取穴原則是單側取穴,左病右取,上病下取,一般都是在患側有病,則在健側取穴,太極針灸的取穴也有類似的原則,但是董氏奇穴並沒有講明為什麼這樣取穴,而太極針灸則是從天地人合一的角度分析太極結構及能場的來源與機理,並以此做為指導進行人法天地的太極共振扶正針灸治療。

    對於上述所說的腰痛,往往與腎虛膀胱經不通有關。太極針灸取穴基本上就是設計規劃一個S型太極圈,上(左)(右)有病,下(右)(左)取之。取位於健側之手少陽三焦經區域的中渚、液門及上白、中白,同時令患者活動其腰部,即將S型太極圈規劃完成。

    醫生循上法為患者進針,根據「腎與三焦通」的機理,即將患者的相應太極S形結構激活,醫者再用意念運針、運氣,輸入天人合一太極共振的信息,使人體失調的太極場重新調整,進而與天地太極場產生共振,這樣激活人體內的自我修復系統,此為更高一層的太極共振扶正。

    傷筋疼痛臨床針炙取穴原則如下:

    01、項痛:取解溪穴上三寸的項背穴。

    02、頭痛:(1)頭頂痛 項背穴 太沖 解溪 陷谷

    (2)左(右)頭痛 取右(左)(1)合谷,外關(2)陽陵泉、邱墟、解溪、陷谷

    03、肩痛 左(右)

    右(左)陰陵泉,腎關(陰陵泉下2寸),健側上、下巨虛、條一山穴

    04、肘痛 對側陽陵,足三里,梁丘

    05、腕痛 對側解溪,中封,商丘,陽陵泉,太沖,合谷,太溪

    06、手指痛 (1)大指:對側隱白,大敦,大沖

    (2)食指:對側厲兌,解溪,太沖,太溪

    (3)中指:對側內庭,解溪,太沖

    (4)無名指:對側俠溪,內庭,解溪,竅陰

    (5)小指:對側至陰,通谷

    07、腰痛:正中 左側 手三里 外關 中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