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耳穴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9132
耳廓诊断的临床应用.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3kb)。

    耳廓诊断的临床应用

    朱 丹

    (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 400030)

    耳廓诊断是应用耳廓和耳穴的变形、变色、电阻、变化、组织化学改变、痛觉改变等来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耳穴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运用耳廓诊断疾病,在古今医学书刊中论述颇多,举不胜举,而大量的临床资料无可争辩地肯定了耳穴的综合性功能。耳廓诊断是在望诊的基础上随着对耳穴认识的深化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诊断方法。它具有无痛苦、无损害、无副作用、应用范围广、省时省力、颇有发展潜力的诊断方法。除我国外,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和研究这种诊断方法。

    而追溯历史深源,《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等记载,并认为耳与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正经均直接或间接上过于耳,故谓"耳者,宗脉之所聚也"。1957年法国医生P.Vogler在中国耳穴诊治的基础上将形如倒置胎儿的耳穴分布图公诸于世,引起世界医学界对耳穴医学的关注,掀起了耳穴诊治学临床实验研究的热潮,并促进了我国耳穴诊治的发展。近四十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继承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并吸收了国外耳穴医学的经验,从神经、经络、体液、生物信息等进行探讨和研究,在耳穴诊断方面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肯定了耳廓诊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迄今为止,耳廊诊断的方法包括耳廓视诊、耳穴电探测、耳穴触诊、压痛、耳穴染色、耳穴日光反射和耳穴示波等7种方法。

    笔者通过30余年的耳穴诊断实践,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耳廓诊断的方法和规律,现提供给各位同道参考。

    1 耳廓视诊的应用

    耳廓是人体一份完整的病历记录。耳廓的变化,有血管充盈、充血、肿胀、水肿、瘀血、瘢痕、脱屑、结节、丘疹、皱褶、发光、凹陷,而皮肤色泽的改变有白色、红色、黑色、灰色等。

    1.1 常见疾病在耳廓上的反应

    1.1.1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耳穴"心区"呈圆形红晕,周围小血管怒张,有光泽,"心区"呈条段状红晕或"心区"有针尖大小白色小点,耳垂上有冠心沟,36例观察中有30例有上述反应,占83%。

    心肌梗死:在"心区"呈星状血管怒张,中心稍白,有光泽。

    风心病:耳穴"心区"呈圆形皱褶扩大,边缘色暗、无光泽、心区呈点状白色,边缘红晕有光泽。

    1.1.2 肺部疾病

    肺结核:"肺区"呈粟粒状白色,伴有点状凹陷。在复发期为白色小点,边缘红晕,有光泽。

    急性肺炎:"肺区"呈片状红晕,边缘不清,有光泽。

    支气管扩张:"肺气管区"呈海星状血管怒张,有光泽。

    1.1.3 胃肠疾病

    慢性胃炎:在胃区呈白色,片状增生,耳轮脚增宽,60例观察中阳性率为80%。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在相应部位呈白点,边缘红晕,界限清晰,有光泽。

    慢性结肠炎:在"大肠区"呈点片状白色,伴有丘疹,边缘色暗,呈脂溢性脱屑。

    1.1.4 肝胆疾病

    慢性肝炎:"肝脾区"呈片状增厚,伴有点片状暗红色,大小不等。

    肝大:在肝区块状增厚,边缘清晰。

    肝硬化:"肝脾区"呈块状隆起,不光滑,伴有小结节,边缘不清,色暗。

    胆结石:"胰胆区"呈点白,边缘暗红,有光泽。

    1.1.5 肾、膀胱疾病

    肾盂肾炎:在"肾区"呈针尖大小红白点,数个,有光泽。

    肾结石、膀胱结石:肾、膀胱区呈点白大小不等,边缘红界线,清晰,有光泽。

    1.1.6 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炎:"内生殖器"片状充血,伴有丘疹,脂溢增厚。

    子宫肌瘤:"内生殖器"呈结节状,边缘红晕。

    1.1.7 头痛头晕:在枕额颞呈椭圆型隆起。

    1.1.8 高血压:在耳脊沟上1/3呈点状红晕及血管怒张。

    1.1.9 脑溢血:在皮质下上1/3呈片状,暗灰色,界线不清,有光泽;脑血栓:在"缘中"内下缘呈点状白色,压之褪色。

    1.1.10 颈椎病、腰椎病:在颈椎区或腰椎区呈串珠状隆起,边缘红晕。

    1.1.11 癌症:除相应部位有结节脱屑、色泽改变外,还有耳轮色素沉着,压之褪色。

    肺癌:肺区有灰色结节或点片状灰白色。

    胃癌:胃区点片状隆起、色暗。

    肝癌:"肝区"结节状隆起,色暗质硬,不光滑。

    肠癌:"大肠区"呈结节状隆起,边缘暗红,质硬。

    子宫癌:"内生殖器"区呈结节状,质中,不移动。

    乳腺癌:胸区呈粟粒状、色暗、触及小结节、质硬、不移动,内分泌区色暗。

    1.1.12 皮肤病:肺区或全耳廓脱屑,呈鱼鳞状。

    1.1.13 痔疮:"肛门"区呈圆形红晕。

    2 耳穴电探测临床应用

    耳穴电探测是用耳穴探测仪在耳廓上寻找低电阻点,将耳穴低电阻点归纳起来,并根据耳穴理论加以分析后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耳穴电探测起于50年代,当时仪器非常简单。80年代由于集成电路和数码管的广泛应用,使耳穴探测获得新的发展。目前,电探测按类型分为:

    音响类:寻找耳穴良导点,仅有音响效果;

    仪表类:具有示波器、电表或数码显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电脑类:集中西医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笔者近20余年来用以上各类型的电探测仪对重庆、四川各地的工厂、机关、学校、街道进行普查,通过对近万人的普查发现,耳穴电探测准确率在90%以上的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胃炎、肝炎、盆腔炎、气管炎、头昏、头痛、鼻炎、肩周炎、胆囊炎、便秘、咽炎、龋齿、肠炎、颈椎病、腰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