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22804
人工耳蜗 重建听的希望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7日 北京晚报
     近日,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听力诊疗中心成功为三名2岁以内的重度耳聋儿童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他们重返有声世界建立起希望,也标志着该院在聋儿治疗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大约一个月后,临床听力学家将为这三名患儿完成人工耳蜗的开机调试,并进行听力言语康复训练。

    耳聋是我国常见的致残疾病,尤其是儿童时期发生的耳聋,会导致听觉系统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儿童的言语、认知、心理能力的发展,最终将导致沉重的家庭负担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已经成为众多重度、极重度感觉神经性耳聋患儿治疗的重要有效方法。

    人工耳蜗手术宜早进行

    耳聋可大致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型耳聋三大类型。传导性耳聋,可通过药物、手术进行干预,而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则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轻度或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尚可通过助听器进行干预;而对于重度到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而言,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即为人工耳蜗手术。
, http://www.100md.com
    人工耳蜗是一种人工的装置,包括体外的听觉处理器、线圈及体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三部分。其作用方式为,通过麦克风收集到的声音,经听觉处理器进行声音的分析编码,将其转化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数字信息,编码后的信息被发送至线圈,线圈将这些信息无线传输到体内的植入体。植入体对数字信息进行解码,并生成相应的电脉冲,发送至耳蜗内的电极并刺激听神经,听神经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至大脑的听觉中枢,从而让患者实现对声音的感受和识别。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把人工耳蜗认为成一种人工替代装置,替代患者受损的耳蜗。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听力诊疗中心刘海红介绍,从植入技术和整体情况来说,从婴幼儿到老年人都可以进行手术。其技术已较成熟,国内第一例接受人工耳蜗手术的儿童病例发生于1997年,到现在已近15年。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患儿,人工耳蜗越早植入效果越好,可以让孩子未来的听觉、言语及认知发育速率与正常儿童是平行的关系。否则,过了孩子听力、言语发育的关键期再做植入,其相应能力的发展就会大打折扣。
, 百拇医药
    人工耳蜗手术需体系保障

    刘海红表示,单纯的人工耳蜗手术过程,只是把人工耳蜗装置的体内部分——人工耳蜗植入体植入患儿的耳中。要让他们听到声音光靠手术还不够,术后经一定的组织愈合时间后才能开机,将听觉处理器的程序写入,此时孩子才真正具备聆听的条件。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患儿接受手术后的表现与术前听力损失时间、程度,是否戴过助听器,以及术后家人对孩子参与康复训练的关注程度等都有关系。因此,术后还需要患者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并定期回到医院复查、调试。

    作为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具备一支经验丰富、高度负责的临床队伍,特别是手术前后的系统化听力学、耳科学、小儿内科、小儿神经科、麻醉科、影像及护理人员的联合协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儿童医院耳鼻咽头颈外科副主任葛文彤表示,北京目前在全国、全世界来讲,对于儿童听力的关注都是比较领先的,听力筛查可以在很早的阶段便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在这个情况下,恐怕连“聋儿”这个概念都要进行重新定义。“孩子出生不久,在其语言能力尚未发育,没有接触外界声音刺激的时候,我们便已经发现了他们的缺陷,并在其成长过程中进行主动及时的干预及治疗。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显示,孩子长大后可以进入正常儿童的小学、中学,效果十分显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认为自己有听力障碍。”
, http://www.100md.com
    及早干预,有助聋儿心理健康

    儿童耳聋,同样有轻度聋、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等分类。在不同阶段,患儿都会需要社会的帮助。有一些孩子因为发现得晚,本来开始会说话,但因为后期疾病造成了重度聋乃至全聋,这个时候需要人工耳蜗的帮助;还有一些孩子的听力障碍相对较轻,就需要临床听力学家对孩子进行专业化的助听器验配。“所有这些,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在时间上给予及早干预。”葛文彤主任提出,每个人都有其社会属性,如果当孩子还处于不了解社会的时候,成人不给他们灌输孩子是不正常人的思想,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进步的——因为孩子活在这个世界上会认为自己和其他人是平等的。

    “诸如人工耳蜗技术,成人医院在此前已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努力,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分享。”

    健康提示:

    目前,除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外,从今年3月起,北京市还启动了为本市常住人口新生儿提供自愿免费耳聋基因筛查的服务,只需在新生儿筛查遗传代谢性疾病时采集足跟血即可。此筛查能够有效提高检出率,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预防和减少耳聋残疾的发生。

    除了这些检查外,家长也需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婴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比如,关注孩子的言语发育能力,是否与年龄吻合;关注孩子对于电话、门铃等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是否会有反应等。 本报记者 王怡 供图/东方IC,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