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观察评论
编号:12339740
中药国际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9日 中国医药报 2012.11.19
     近10年来,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植物提取物出口年均增长率达19.5%;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单纯依赖于香港的转口贸易,而是直接将产品销往国外的目标市场;中药产品对欧盟和美国等传统出口市场增长稳定,对东盟市场出口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包括非洲在内的新市场也开始接纳和使用中药;截至目前,中医药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包括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新加坡等在内的多个国家以立法形式承认了中医地位。与此同时,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该引起业界的注意。

    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从宏观的市场角度来看,我国中药进出口增长虽然明显,但是与化学药、医疗器械等其他医药子行业相比,增速相对较慢。中药行业的“可比净出口指数”(NTB,指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生产率优劣势程度)已从2001年的0.441增长至2011年的0.531,提示中药出口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倡导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的今天,中医药行业依赖原料输出换取的贸易顺差,对行业发展来讲不是长久之计,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制剂产品出口,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百拇医药
    从微观的企业构成来看,结合2011年市场份额进行分析发现,数量占比76.2%的民营企业,其市场份额为51.6%;数量占比11.4%的国有企业,其市场份额仅为19.4%;而占比12.1%的三资企业,市场份额高达28.9%。需要注意的是,数量占比仅7.5%的外商独资企业,其市场份额却高达15.6%。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虽然我国中药企业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已经从2001年的3家增长至2011年的30多家,但是我国中药产业集中度水平仍非常低,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产业升级面临多重障碍

    尽管全球医药保健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潜在的发展机遇,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中药产业固有的短板,已成为提高我国中药国际化水平的障碍。

    例如,《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要求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植物药必须在2011年4月30前按照新法规完成注册,才能得到上市许可;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管理法规》,要求所有在加拿大市场销售的天然药/植物药需要在2010年1月1日以前向加卫生部提交申请,只有在通过审查并获得许可后才可上市;我国香港的《中医药条例》于2010年12月3日生效,5000多种中成药由于未注册遭禁售。此外,日本、韩国等在中药材、饮片、植物提取物产品方面更是提高了检测标准,有些甚至过于苛刻,以至于出现了我国黄连出口受限而韩国国内又无黄连可用的尴尬状况。
, 百拇医药
    以上法规和技术壁垒,均对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药国际化的发展进程。针对这些问题,如果我国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本可以避免一些严重后果。然而我国多数企业并未真正重视这些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多数中药出口企业规模偏小,国际贸易额偏低,考虑到技术投入所带来的市场回报风险过大,一般选择放弃市场。

    除了以上市场因素外,中药出口企业还面临以下障碍:

    一是过于依赖外需。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以原料型产品为主,国际采购商的验货标准就是金标准,欧、美、日不同地区的采购商往往会给出不同的标准。考虑到成本等因素,我国企业往往会将采购商的标准作为最低标准进行生产或备货,企业在将产品送到海关后便不再参与产品的销售环节,因此产品往往缺少品牌效益。同时,这种“代理人”的销售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贸易风险。近年来欧盟、美国等地区经济危机的出现,导致外需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国际贸易。
, http://www.100md.com
    二是成本优势减弱。我国中药产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凭借成本优势向国际市场输出原料型产品,但是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和汇率成本的增加,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进而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已有一些订单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

    三是国内药材价格“过山车”式变化。近年来,由于游资炒作等投机行为的介入,中药材价格呈现“过山车”式变化。对于部分中成药,甚至出现了价格成本倒置现象,导致部分产品停产。由于中药出口企业多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而药材价格的大幅涨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贸易风险,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

    四是国际市场研究有待深入。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能够主动研究国际市场并研发产品,进而指导生产,而在发达国家市场开展药品注册的,也仅有天士力、地奥集团、兰州佛慈等为数较少的企业在尝试探索,更多的制剂生产企业担心即使进行车间改造,也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GMP认证要求,因此选择固守简单的原料出口贸易。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的未来机遇

    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缓慢发展和恢复期,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美国、日本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唯有中国经济逆势增长,形势稳定。对我国医药产业而言,恰逢一个产业升级的契机。据IMS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将达到上万亿元的规模,居世界第二。此外,业内也已达成共识,未来10年将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黄金10年。

    首先,伴随中医药文化交流的深入,未来10年,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多的中药企业包括制剂企业会走出国门,到主流医药市场进行产品注册,让更多的中药产品惠及国外民众。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未来各国会进一步加强对进口医药保健品的管理,这将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预计我国中医药目前这种原料型产业发展模式,还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其次,中医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主要作为食品、保健品或膳食补充剂的原料使用,部分作为药品或医药原料使用。对此,国内颇有对中药国际化发展前景的质疑声音。其实,中药在我国的应用也不仅限于治疗性药品,许多药食同源的品种已被批准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生产。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创新药品研发难度增大,以及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医疗费用控制政策等因素,药品利润空间愈发狭窄,进而触发了药企多元化发展的热情,天士力、云南白药、康美、东阿阿胶等中医药企业纷纷布局大健康产业。比如,云南白药的产业链,已经从白药粉、贴剂、喷雾剂发展到了基于白药止血功能开发的牙膏、洗发水等健康产品。由于药食同源理念深入人心,中药企业进军大健康产业的胜算无疑也增添了不少。

    需要指出的是,中药产业国际化并非一路坦途,企业需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目标市场的现状,灵活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当然,中药产业国际化的终极目标,仍将是推动我国中药产品以药品身份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为应对现有挑战并逐步扭转中医药目前这种发展态势,国内企业应进一步深入了解国际市场,提升产品质量;最为重要的是,要以开放式的思维,借鉴其他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医药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百拇医药(闫庆松 于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