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2330078
“器官捐献”仅有“利益刺激”还不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15期
     据媒体报道,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11月22日在广州表示,中国正在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并摆脱对死刑犯器官捐献的依赖,中国的器官捐献体系将考虑纳入一定的刺激机制,给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经济补偿。据介绍,器官捐献的登记、分配、保存、器官的获取等都会涉及必要的经费需求,考虑到器官捐献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费用负担和捐赠者的困难,提供一定的人道救助经济补偿。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医疗机构而言,面对亟需器官移植才能获得救助的生命,却没有器官捐献的供体,的确只能爱莫能助。而据相关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不难看出,由于捐献器官数量有限,器官紧缺已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器官捐赠体系的建立,无疑是器官移植治疗的基本前提,而想方设法为器官捐赠开源,的确也有着提升医疗机构生命救助能力的善意初衷。

    平心而论,对于器官捐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形成器官捐献的良性循环,养成民间捐献习惯来说,当然不无必要,而对于器官捐献者,既然作出了贡献,受到一定的人道救助与经济补偿,也本在情理之中。无论如何,假如捐献了器官,却并不被领情,连起码的礼遇都没有,恐怕没人会自讨没趣。
, 百拇医药
    不难设想,既然有望因为捐赠器官而获得住院医疗费用的减免,甚至捐赠者家庭也能连带收益,获得医疗保险、困难救助、学费优惠、税收减免,包括殓葬费用等都可以纳入考虑。有了这样的激励机制,出于缓解自身经济困难与家庭福利的考量,或许也有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赠的行列。不过,假如器官捐献完全寄望于刺激机制,其实不难看出国内的器官捐献制度仍然处于相当被动与尴尬的局面。以经济补助,税收减免,学费优惠来提升器官捐赠率,恐怕也更多是无奈之举。那么,国人的器官捐赠意识真的那么难以调动?非得许以好处和刺激才行吗?

    事实上,正如国内一些民众之所以对爱心捐款不感冒,其实未必是因为缺乏爱心意识,而不过是缺乏可资信赖的捐款之处罢了。器官捐献其实也是同样道理,捐献器官固然需要捐献者的爱心和勇气,但也离不开对于受捐机构的信赖。从这个角度来看,真要提升公民的器官捐赠意识,除了刺激机制之外,其实更需要器官捐献的管理和流程做到真正的公开与透明。不难设想的是,器官捐献者显然希望自己的器官能够给最需要最适合的患者,假如受捐机构却按照出钱多者先得的原则进行器官分配的话,显然是对捐赠者初衷的违背。既然如此,确保捐献器官得到最大程度的善用,并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器官分配机制,只有器官捐献制度本身获得了公众的普遍信赖,公众的器官捐献意识才能逐渐产生并成形。

    此外,既然器官来自捐赠,那么器官的移植显然也应该秉承公益属性才是。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器官移植治疗过度的商业化和逐利化,甚至成为了有钱人的专利,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甚至面向国外高收入群体开展“器官移植游”。别人的公益捐赠,却被当作了的赚钱牟利的渠道,如此“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器官捐赠恐怕没人会心甘情愿。可见,器官捐赠意识之所以不强,器官移植手术自身缺乏公平与透明,恐怕首先要反躬自省。

    基于上述视点,真正意义上为器官捐赠开源,仅有“刺激机制”其实还远远不够,也绝非长远之计,甚至还有“功利化”之忧。唯有真正确保器官捐献、管理以及分配、使用的公开透明与公益化,并充分体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国内的器官捐献才真正有望打消公众疑虑,获得广泛认同。, 百拇医药(武洁 江苏南京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