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68859
趣味心理:爱让他的脸变模糊 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8日 生命时报 2012.12.28
    爱,让他的脸变模糊(趣味心理)

    心理学看似遥远,但生活中却常有一些让人诧异的心理现象发生。还记得大学时,有个男孩追我宿舍一个女孩两年,女孩却一直没答应。但有一天,女孩突然大声喊道:“奇怪,我怎么不记得他长什么样子了?”我便笑着说:“完了,你一定是爱上他了。”

    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其中蕴含了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分为以外形为主的形码、声音为主的声码和长期记忆为主的意码。在与不熟的人打交道时,记忆多集中在外形上,也就是形码。一旦熟悉了,外形的重要性便不复存在,对方的人品、气质、性格,也就是意码会更受关注。在被追求的过程中,女孩会渐渐忽视对男孩外形的记忆,而将注意力集中到男孩平时对她的温柔、难过时给她的安慰、节日时送她的祝福上。也就是说,男孩在女孩心中的形象已不仅仅是帅气的外表,人品越来越多地占据了女孩的心,这意味女孩开始接受男孩,也因此会发生偶然的形码记忆连接不上,出现想不起男孩相貌的有趣现象。这不光会发生在热恋的男女身上,有时你可能会突然想不起爸爸、妈妈的长相,这也是因为爱他们。生活中的心理学,就是这么有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林 晓)
, http://www.100md.com
    

    口水歌为何这样红(趣味心理)

    几年前,你如果没听过《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那你多半来自其他星球。同样,现在你若没听过《忐忑》、《最炫民族风》,那你八成很少出门,因为它们是大街小巷不停播放,几乎人人会哼唱的“口水歌”。

    有人认为这些歌没内涵,但其流行程度却让人惊讶。从心理层面看,口水歌的流行是有原因的:它们节奏明快、清晰,能迅速吸引注意力;它们旋律简单,基本上一听就能记住;歌词多表达现实而普遍的情感,如忧郁、孤独、思乡、失恋等,每个人都能大吼几声,直抒胸臆。口水歌还有3个特点能“拉拢”原本不太喜欢它们的人。
, 百拇医药
    1.滚雪球效应。虽然很多口水歌听起来俗,但听多了,大脑受的刺激多了,我们对它的接受度就会增加。更妙的是,听的人越多,谈论越多,你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跟着“水涨船高”。

    2.从众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即便是常识,当身边有5个“托儿”串通起来说谎时,参试者也会有76%的几率判断错误。因此,如果身边人都喜欢某首口水歌,不喜欢的人往往会担心被认为不合群,甚至产生焦虑感。

    3.耳虫效应。英国雷丁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毕曼发现,口水歌的旋律中总有一个重复的部分,会在你脑中回荡,这被称为“耳虫效应”。有趣的是,越厌恶这首歌,旋律就越会挥之不去。如果你饱受某首口水歌困扰,那么恭喜你,美国西华盛顿大学的音乐心理学家已发现去除“耳虫”的方法——解字谜,这能有效地迫使侵入大脑的音乐离开。▲ (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心理咨询师余小倩)
, 百拇医药
    

    5岁才能为别人着想(趣味心理)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认为

    “我说是衣柜!”“我说是盒子!”正看着电视,3岁的小鸣与5岁的小凯吵了起来。争执的原因是少儿节目的一道趣味题:“一个小朋友将糖果放进盒子里,然后关门出去。他爸爸走进来,把盒子里的糖果放到衣柜里。请问小朋友再次进来会到哪里找糖呢?”结果,年龄差不多的俩孩子,答案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谈起。他认为,青少年思考问题的方式随年龄不断成熟。3岁孩子还停留在“自我中心”程度,认为自己看到的东西,其他人也了解。比如小鸣,就不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看到糖果被放进衣柜,电视里的小朋友却不知道。而5岁的小凯会从电视里小朋友的位置思考,所以知道小朋友并没看到糖果被转移了位置。
, 百拇医药
    这就提醒我们,有些父母总责怪子女不会替别人着想,可善解人意的心并不是天生的,而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习。随着年龄增长,他会慢慢学会角色互换,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不过,“自我中心化”的消除并非水到渠成,4—5岁是关键学习期,父母要花些时间和耐心,试着用“如果你是某某,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话加以引导。角色扮演、过家家等游戏也有助提升这方面能力。▲ (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健文)

    

    说谎,鼻尖会发热(趣味心理)

    西班牙一项研究发现

    近日,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西班牙格拉那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说谎时,的确存在类似于“匹诺曹效应”的现象,但并不是像童话当中那样鼻子变长,而是鼻尖变热。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人体某些特定区域的温度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研究者用热成像技术测试了志愿者的鼻尖温度后,发现了该效应。志愿者自己也能感受到鼻尖的温度有所上升。这一温度的上升是由说谎所产生的焦虑感引起的。当志愿者尽力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并没有撒谎时,他们的鼻尖会冷却下来。

    研究进一步发现,人说谎时,调节体温的大脑岛叶皮质被激活,这是鼻尖温度升高的主要机制。除了鼻尖以外,内眼角处眼眶肌的温度也会随着人的情绪变化而上升或下降。▲

    (田山)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