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坚信中医 > 更多02
编号:12363023
看中医的理由 看中医要素面朝天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3.01.22
     看中医的理由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以后,摆在中国人面前两大选择——看中医还是看西医,这是个问题。曾有个针对近1.5万人的调查,87%的人表示“相信中医”,但仅有27%的人“生病后首先看中医”,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即开中药的医生就是中医师。真正的中医师,在于他诊治疾病所依据的医药学理论,即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望闻问切”获知病人身体状况,分析归纳为“证候”,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中药。但有些人号称中医师,却仅仅依据西医药学的检查指标诊病,并且把中药当西药使用,就算能治好病,也不属于中医师的范畴。

    无论中医药学或西医药学,都不是医药学的唯一标准。在中、西医药学尚未统一的现今,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总的来说,中医药学准确性高,精确性差;西医药学准确性差,精确性好。从诊断上讲,再高明的中医师也判断不出体温是38摄氏度还是40摄氏度;再高明的西医师也说不清,同为上呼吸道感染,谁是热证,谁是寒证。从药物上讲,中医药学用地道药材来保障质量,但难以达到分子水平;西医药学能从分子水平保障药物质量,却不能针对性地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中、西医都可以使疾病得到控制。只不过,中医药学诊治的是“病的人”,西医药学诊治的是“人的病”。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学以宏观知识为基础,西医药学以微观知识为基础,而现代人的知识结构主体是微观知识,因此,现代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西医师的诊治。这也就能理解,为何许多自称“相信中医”的人却未必首选中医看病。

    明确了何为中医师和西医师,又明确了中、西医药学的优势、劣势,对患者的选择大有益处。具体如何选择,有3点供参考:

    1.相信科学,不要简单地相信传言。关于中西医最常听到的说法有:中医治慢病,西医治急病;中医治病去根,西医治病只是顶一顶;中药毒性小,西药毒性大等。这些传言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中、西医药学的本质区别,故难以作为选择的依据。仅就急病和慢病而言,中医也能治急病,如2003年的SARS,中医临床就达到了较好的疗效。国外没有中医师,西医也在临床治疗慢性病。药物方面,中药之所以毒性较小,是中医药学的宏观优势决定的;西药毒性大,则是西医药学的宏观劣势决定的。

    2.明确病因和病况以后再选择。尽管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总体上与中医药学的知识结构不同,但中医毕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国人总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例如“上火”是中医药学的病况,大部分国人都能理解其含义。有人会说,我不是学医的,怎能懂那么多病因、病况?这就要多学习,懂的多了,才不会盲目选择。
, 百拇医药
    3.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选择。无论先看中医还是西医,疗效好,就说明选对了;若诊治后不见功效,甚至病情加重,则说明选择得不对,应另作他选。切勿先入为主,仅相信中医或西医,把治病的道路堵死一条。▲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岳凤先)

    

    看中医要素面朝天

    这些年出门诊,经常见到浓妆艳抹来看中医的人。化妆,会掩盖人原本的样子,影响医生的判断。因此,看中医要守一定的规矩,除了化妆,刮舌苔、喝有色的饮料、吃味道冲的食物等都不行。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是辨证论治的依据和前提。要想帮助医生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率,患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医生展示自己真实、客观的本来面目。
, 百拇医药
    “望”为四诊之首。一个人的面色、舌象、眼睛及指甲颜色,都能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基于此,中医特别强调,看病前一定不能涂口红、粉底、眼影、指甲油等化妆品。否则,实际面色萎黄的脾虚患者一脸红润,实际口唇青紫的淤血患者唇色鲜亮,实际指甲苍白的贫血患者指甲血红,会直接影响医生的诊断,甚至造成误诊。

    “望舌”是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舌苔变化,包括舌(苔)色、舌体、舌形以及舌(苔)的薄厚程度,直接反映了人体生理、病理状况以及病邪的深浅。因此,就诊前切忌刮舌面,切忌食用或饮用话梅、咖啡、果汁等有颜色的食品、饮品,以免舌苔变色。

    “闻诊”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气味和声音来判断疾病,如口出臭秽气多是胃热,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积滞;身体有烂苹果味可能是糖尿病,身体有尿臊味是肾病等。因此就诊前,病人切勿喷洒香水或用一些香料掩饰体味,也切勿食用葱蒜、海鲜等气味较重的食物,以免遮掩口气。▲ (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 厍 宇)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