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12344331
寒冷刺激推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49期
     新闻背景:今年1月中下旬,来自国内外的上千位医学工作者齐聚北国冰城哈尔滨,参加了“伍连德博士纪念大会暨第三届寒地心脏病学会议”。会议代表首次将寒冷地区气候因素,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与心脏病的发病率有机结合,对严寒天气乃至极端的气象条件如何推升高血压、动脉硬化、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及血栓性疾病等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是: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冬季及高纬度地区,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的患病率、致死率急剧飙升且远远高出其它季节及南方地区。

    66岁的老张家住哈尔滨市市郊,他的身体平素一直很好,仅有点儿轻微的高血压,每天清晨都坚持到离家不远的小公园跑步。去年年底的一个早上,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三十一二度,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仍顶着风雪到公园晨练,结果没跑几步就突然昏倒在雪地上。在当地医院,老张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半个心室壁因缺血而大面积坏死。经紧急施救,老张才保住了一条命。

    在介绍老张的病情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田野教授通俗地解释说,张老汉一直有高血压病史,尽管表现程度轻,但同样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逐渐变狭窄,最终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这种病最大的诱因就是寒冷的天气——室内外温差大于四五十度,在此低温下进行晨练,老张的血管骤然收缩,引起痉挛和堵塞,最后因心室壁供血减少乃至断流而发生了可怕的急性心梗。
, 百拇医药
    众所周知,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南北温差极大,甚至长冬无夏。田野介绍说,作为我国最北部的寒地特大中心城市及世界三大冰城之一,地处北纬45度的哈尔滨一年之中有5个月是冰封期,冬季最低温度经常在零下三十七八度。每年深冬气温在零下19度以下时,本埠死亡人数随温度降低而显著上升,约2.7%的人口死亡可归因于低温寒冷,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受寒冷刺激的冲击最大。临床中,由严寒所致的高血压、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血栓性疾病在黑龙江已相当普遍。其中,高血压患病率省内为25.69%,而全国平均水平仅在18.81%。

    为什么在冷空气过境或在酷寒的气候环境下,心血管疾病人群容易出现“井喷”的情况呢?田野介绍,人对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遭遇过冷或过热的刺激时,人体的热平衡调节机制就将被打乱,进而产生不适、疾病甚至死亡。这其中,冠心病、心衰、血栓性疾病病人对温度调节能力和温度敏感性都很差,维持自身正常体温的能力降低,导致暴露于低温的危险增加。换句话解释,天气寒冷,会促进人的血管收缩,血黏度变稠,冠脉血管阻力增加,很容易使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增大心血管疾病恶化的几率。如果病人经常吸烟、饮酒,喜欢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之类的食物,再加上缺少运动,则更易使血液循环减慢,加速冠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使心梗、心脏猝死事件增多。
, 百拇医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气候因素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的影响越发巨大。黑龙江高血压的患病率由1999年的17.06%骤增至2007年的25.69%,无疑也是直接或间接的证明。“这里,以寒冷应激与心力衰竭为例”,田野介绍,心衰是心脏疾病的最后阶段,尽管新的治疗措施不断涌现,但其确诊后4年病死率仍高达50%。受寒冷刺激,心力衰竭在北方地区患病率为1.4%,而在南方仅为0.5%。研究表明,50%的心衰患者死于猝死,这是因为在气候剧变时,血流动力学恶化和神经内分泌激活,诱导心肌缺血或突发的心律失常。专家推测,在寒冷应激导致心衰猝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心肌细胞发生能量代谢障碍及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可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从上面的数字和实例来看,气候因素的确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田野指出:许多像老张一样的健身族,往往缺少相关保健、运动科普常识及气象学知识,零下二三十度仍到室外锻炼,因而经常受到心梗、脑梗、冠心病、气象过敏、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偷袭”。这就提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气温和天气情况来自我保健,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体弱者和老年人,在冷空气过境或在气温特别低下的清晨,须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不要迎风劲走及剧烈晨练,避免人体血管受刺激而致意外。, 百拇医药(衣晓峰 通讯员 生利健 冯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