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研快迅
编号:12344052
日研究人员发现新种双歧杆菌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56期
     日研究人员发现新种双歧杆菌

    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教授牛田一成率领的研究小组8日宣布,他们从生活在非洲中部加蓬的野生大猩猩的粪便中,发现了新种的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生活在动物肠道内,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末端常常分叉,由此得名。它拥有强大的杀菌能力,还能遏制有害细菌的增殖,调整肠内环境,保护肠黏膜。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肠内双歧杆菌的种类和数目都更多。

    研究小组从生活在加蓬国立公园中的约30头西部低地大猩猩的粪便中,采集了大量双歧杆菌。通过调查其基因排列等,发现这些双歧杆菌属于新品种,且比起生活在人类肠内的双歧杆菌,起源可能更古老。

    由于这种双歧杆菌来自与人类拥有共同祖先的大猩猩,研究小组认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弄清双歧杆菌是如何适应人类肠内环境,以及类人猿与肠内细菌是如何一起进化等问题。
, 百拇医药
    牛田一成指出:“今后准备继续详细调查这种细菌,以弄清人类进化时食物环境的变化。”(蓝建中)

    

    一种抗抑郁药或可治疗大脑皮质损伤

    日本医学专家日前在美国期刊《神经心理药物学》上报告说,他们给一些正常的成年实验鼠使用一种抗抑郁药,成功使其抑制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如何防止抑制性神经元数量减少,为防治与此相关的大脑皮质损伤提供新方法。

    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综合医学研究所的宫川刚教授和同事,连续3周给一些实验鼠喂食抗抑郁药氟西汀,给对照组实验鼠喂食生理盐水。3周后,“氟西汀组”实验鼠的大脑皮质几乎所有区域都出现神经祖细胞增加现象。由这些神经祖细胞分化而成的神经细胞中,约80%为抑制性神经元。与喂食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氟西汀组”实验鼠的新生抑制性神经元数量达到前者的近20倍。
, 百拇医药
    另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实验证明,这些新生的抑制性神经元能抑制因脑缺血引起的细胞死亡。

    此前的研究显示,因脑缺血等引发脑部障碍的患者,其神经细胞会因为过度兴奋而死亡。(新华)

    

    人工胰腺有望随时调节患者血糖水平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要靠注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但定时的注射常让人感到繁琐不便,能不能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根据需要随时调节血糖水平呢?奥地利科学家正在开发的“人工胰腺”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奥地利格拉茨JR卫生研究所的马丁·哈钦塞克向媒体介绍说,这个代号SPIDIMAN的设备是一种便携式装置,它的传感器安装在患者腹部皮下,采用了“单端口技术”,即只通过一条嵌在腹部脂肪组织中的集成式导管,同时完成血糖测量和胰岛素注射工作。
, http://www.100md.com
    这套装置能够随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由于采用了新的葡萄糖传感技术,血糖测量精度很高,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的胰岛素用量也更加精确,因此能够在需要时向患者体内自动注入适量胰岛素,从而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奥地利的多所大学、医院、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参与了研发,英国剑桥大学和卢森堡中心医院也将作为合作机构首批参与测试。(刘钢)

    

    美研制口服药物有望助瘫痪患者重新行走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8日报道,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全新的口服类药物,并已经在实验鼠身上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该药物有望帮助瘫痪患者重新站立起来,并像常人一样行走。
, 百拇医药
    斯坦福大学的弗兰克·隆戈教授研制了一种名为LM11A-31的新型口服类药物,希望能够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的痛苦,并帮助他们重新站立起来。如果这个目标实现的话,那么LM11A-31将会是人类历史上首款能够有效治疗脊髓损伤病症的口服类药物。

    根据研究人员介绍,脊髓损伤后,一种名为p75的蛋白可能会导致少突胶质细胞的死亡。而LM11A-31则能够抑制p75蛋白从而起到保护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轴突周围,能够分泌一种髓磷脂蛋白,该蛋白可以将轴突包在其中起到保护作用;而少突胶质细胞死亡之后,它们所保护的轴突也会随之萎缩。轴突为神经元的输出通道,轴突受损会导致肢体无力、麻痹、瘫痪等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实验鼠在服药过程中并未经历更多的疼痛,这表明LM11A-31不会加重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疼痛。据悉,关于LM11A-31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近期的《神经科学杂志》上。(中报)
, http://www.100md.com
    

    科学家发现胰岛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人体内胰岛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这意味着,医药行业将有望研制出更有效和更方便的糖尿病药物,以替代每日注射胰岛素的现有疗法。

    澳大利亚墨尔本沃尔特·伊丽莎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与来自美国、英国和捷克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揭示了胰岛素分子如何与人体细胞的蛋白质结合,这是医学研究者近20年来一直试图破解的问题。

    研究小组发现,胰岛素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大蛋白质,胰岛素与这种蛋白质分子结合,对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作为能源非常必要。研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迈克·劳伦斯说,他们首次获得了胰岛素及其受体相结合的三维图像。
, http://www.100md.com
    这项研究完善了对胰岛素作用机制的认识,也有助于未来设计新药物。理解胰岛素与其受体蛋白如何互相作用对开发新药物具有奠基性意义。(王小舒)

    

    人无法冬眠部分原因找到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对能进行冬眠的动物的研究,找到了人类无法进行冬眠的部分原因。

    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冬眠的动物的大脑细胞中含有一种经过修饰了的特殊蛋白质,看起来非常像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中的蛋白质分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在冬眠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退化的神经元会重新自我修复,看不出有任何的创伤。如果是人类的话,大脑中的神经元会有不可逆转的永久损害。
, 百拇医药
    正在进行冬眠的动物体内温度相当的低,有时甚至与外界温度一样。随着它体温的降低,它的新陈代谢也会变慢。这也就降低了它对氧的需求,因此呼吸会变慢,有时每分钟仅呼吸1到5次。心跳速度也相应变慢。所有这些都能让动物保存更多的能量。冬眠的动物并不是整个冬天都不活动,它们偶尔会起来方便一下,吃点储存的食物,活动一下肌肉以防止其畏缩。有些动物甚至还会在冬眠期间变换地点。(双螺旋)

    

    一种蛋白缺损易导致溃疡性结肠炎

    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大学7日发表公报说,该校教授河野宪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IRE1β蛋白在制造黏蛋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蛋白一旦缺损,黏蛋白分泌就会异常,进而容易导致溃疡性结肠炎。
, http://www.100md.com
    黏蛋白是保护肠胃免受细菌感染的黏液主要成分,一旦分泌不足,会引发多种消化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治之症,患者肠黏膜出现溃烂,会反复发生腹痛和腹泻。研究人员认为新发现将有助探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研究小组在利用老鼠进行实验时发现,IRE1β蛋白仅在产生黏蛋白的杯状细胞中发挥作用,而杯状细胞的内质网会调整黏蛋白的分泌量,从而产生正常黏蛋白。内质网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是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

    研究人员发现,在IRE1β蛋白缺损的老鼠杯状细胞中,会有大量没处理完的黏蛋白“次品”堆积在内质网上。他们还发现,IRE1β蛋白缺损的老鼠容易患溃疡性结肠炎。

    这项研究的相关论文已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蓝建中)

    
, 百拇医药
    英打印干细胞可造人体器官

    英国研究人员首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人体胚胎干细胞,干细胞鲜活而且保有发展为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研究人员说,这种技术或可制造人体组织以测试药物,制造器官,乃至直接在人体内打印细胞。

    爱丁堡赫里奥特-瓦特大学和中洛锡安郡罗斯林干细胞公司研究人员开发的胚胎干细胞3D打印机配备两个“生物墨盒”,一个装着浸在细胞培养基中的人体胚胎干细胞,另一个只有培养基。计算机控制微调阀喷出“墨水”,速度可通过改变喷口直径实现精确控制。

    打印机上还有一个显微镜显示细胞打印情况。两种“墨水”一层一层间隔喷洒,形成不同浓度的细胞飞沫,最小的飞沫体积仅2纳升,包含大约5个细胞。飞沫被喷入有诸多凹孔的培养皿中,翻转培养皿,飞沫形成悬液,在各凹孔内“抱成团”。打印机可精确控制飞沫的大小,使干细胞达到分化的最佳状态。

    研究人员在5日出版的英国《生物制造》杂志发表论文说,检测结果显示,打印24小时后,95%以上的细胞仍然存活,显示打印过程未杀死细胞;打印3天后,超过89%的细胞存活,而且仍然维持多能性,即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研究人员已经用3D打印的干细胞制造出骨髓和皮肤。他们认为,最终能借助这种方法制造器官,从而无需器官捐献,即可解决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等问题。(黄敏)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