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分析解读
编号:12487200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6日 北京晚报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于智敏

    有些养生保健专家出于利益考虑,片面夸大某种保健品、食品以及非药物疗法的功效,将其作用无限放大,甚至作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们的主要依据就是“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种说法倘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的歪曲。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见于《汉书·艺文志》。原文是:“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此作过详细解释:“不服药,胜中医。此语虽不可通行,然疾无甚苦,与其为庸医妄滥投药,反害之,不得为无益也。”其本意是说有病不乱投医,就能获得相当于中等水平医生诊疗的效果。对这句话的理解,由于医生、患者所处的角度不同,其含义有所不同。

    患者,不乱投医可得中等疗效,对患者而言要慎医药。例如普通感冒,在家静养几天,很快就会痊愈;过度医疗,也难速效。轻浅小病,不治胜于治。疑难大病,中西医都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尚无法根治。如果听信广告或旁人之言,有病乱投医,最后人财两空,这种疑难大病,不治胜似乱治。《医学入门》:“拙医疗病,不如不疗”;《朱子遗书》:“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孝不慈”,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医生,不乱投药符合医理。对医生而言,“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更具有指导意义。这里的“中医”含义和前面不同,“中”读作“zhòng”,意思是符合;“医”,指医理、医道。当医生面对患者不知如何下手处置时,或者参拜名师,虚心请教;或者翻检文献,理清思路;或者平心静气、凝神定志询问病史、四诊合参,综合思考。实在没办法时可会诊或转诊,或另请高明。这样做不是无能之举,恰恰是符合医理的表现,是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千万不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孟浪从事,把患者当成“试验品”。

    “不治”,愿得良医辨病机。“不治”,不是真的有病不治,而是不乱治,要选择能辨明病机的明白通达之医和适宜的技术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医学源流论》:“深入病机,而天下无难治之症矣”。所以,《太平圣惠方》要求医生“须洞明物理,晓达人情,悟造化之变通,定吉凶之机要,视表知里,诊候处方”,意义深远。

    医生只有常怀拯物之心,才能“用药有准,厥疾必瘳”。养生保健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取舍。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照本宣科,对号入座,如此养生,不如顺其自然。这应该是“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对今天的启迪。,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