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熏法治眼干 15分钟治好拇外翻 等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加之当代人的开拓,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如今很多中医院拥有自己"独门"的诊疗绝技。
药熏法治眼干(医院绝活)
两位眼科患者正在接受中药雾化熏蒸。
眼睛干涩、磨痒,怎么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点眼药水。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眼科教授金明表示,长期点眼药水会破坏眼睛结膜的生理功能,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她认为,用中药熏蒸的办法能更有效地治疗眼睛顽疾。
走进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的治疗室,两位中年女性各坐在一个超声雾化器前,让喷雾气的出口对着眼睛“吹”。雾化器的容器里,记者看到一些褐色的药液。金明教授说,这些都是中药制剂,是针对这些患者的眼病专门制备的。患干眼症多年的刘女士告诉记者,通过1周的中药熏蒸,她的眼睛已经舒服多了。
, 百拇医药
金明教授介绍说,干眼症目前已成为眼科的常见病、难治病,且干眼症、慢性结膜炎交织的情况很常见。其成因是,由于长期使用电脑、呆在空调房间里,人们的泪液分泌明显减少,有的人泪液成分还发生异常,导致原本具有保护作用的泪膜被破坏,角膜直接暴露于外界,引起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眼痛、畏光、眼红等症状。人们常用的眼药水虽然一时半会能让症状缓解,但由于其中多含有防腐剂,长期用会破坏结膜囊,反而加重干眼。而一味滥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造成的副作用更大。
金明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将中药液雾化后对患眼表面熏蒸,雾化分子不在结膜囊内积存,因此无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药物的成分可以由医生控制,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病情进行选择,并且通过热熏、冷熏等不同方式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实现了治标兼治本的个体化治疗。”据介绍,针对干眼症,主要选择清热、生津的药物冷熏;针对急性结膜炎,则选用养阴、解毒的药物热熏;对于慢性结膜炎,选用扶正固本的药物冷热交替熏。以干眼症为例,每次熏20分钟,3—5次为一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后症状就能明显缓解。
, 百拇医药
最后,金明教授提醒广大患者,护眼的最好方法是生活中注意自我防护,如少浓妆艳抹,以免化妆品进入眼内;合理佩戴隐形眼镜;用电脑避免时间过长,期间要时常休息;改掉揉眼睛的坏习惯,否则再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 (张彤)
15分钟治好拇外翻(医院绝活)
不缝针,不打钢针,不用石膏,术后就下地
专家小传
温建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中华中医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百拇医药
刘女士以前非常爱逛街,但近两年变“懒”了,原因出在她的脚上。由于多年来总穿又瘦又紧的高跟鞋,她的双脚都变形了,大脚趾关节各突出一个大包,脚尖像个三角形,不但穿鞋磨脚,而且走不了多远就会疼。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温建民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刘女士的脚病叫“拇外翻”,在女性中很常见,大约10个人里就有一个。温建民首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的方法,20年来已经让数万人获得了痊愈。
据温建民介绍,脚的大拇指向外侧倾斜超过15度,就可以诊断拇外翻。这个病有遗传性,并且与患者穿鞋不适有关,如长期穿高跟鞋等。病人的痛苦不仅在于脚形难看,穿鞋磨脚,还常伴有拇囊炎、脚垫、鸡眼、脚趾畸形等,走起路来很痛,大大影响生活质量。
西医骨科治疗拇外翻的手术往往切口大,创伤大,病人恢复得也慢。温建民将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整复手法与现代微创技术结合起来,创立了手术新方法。具体步骤是:局麻下小切口,先把与大拇指相连的脚掌第一块骨头修理好,并截好骨头,再用中医正骨的手法将畸形的大拇指复位;然后根据筋束骨、筋骨并重的中医理论,在大拇指和第二个脚趾之间放置夹垫,再用绷带进行“8”字包扎。整个手术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病人脚部的切口很小,既不用缝针,也不用钢针、螺钉、石膏,术后就能下地,病人的痛苦少。此技术当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医界是空前的。
, 百拇医药
做完手术不算完,康复也要跟上。温建民介绍,术后患者要穿特制的矫形鞋;头两周不要出门,在室内活动,两周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术后6周左右骨头基本愈合,可以去掉绷带,穿较宽松的鞋,半年后才能穿正常的鞋。另外,术后要定期换药,并采用活血化淤、壮骨补肾的中药内服,以促进骨折愈合。“最重要的是,患者痊愈后要尽量穿前部宽松的鞋,尤其不能长时间穿尖头高跟鞋,以免复发。”温建民强调。▲ (张 彤)
拍拍打打,除去一身病(医院绝活)
国家级“非遗”、“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传人葛凤麟讲述
专家小传
, http://www.100md.com
葛凤麟,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正骨按摩40余年。对各种骨折、关节脱位有独特的治疗方法,擅长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及各种软组织扭挫伤,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的手法整复。
不小心闪了腰的病人,直不起身也走不了路,送到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骨伤科,葛凤麟主任一上手,又扳又捏,三下五除二,病人走着回去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天天都在上演,用葛凤麟的话来说,“易如反掌”。葛凤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四代传人,继承和发扬了200多年历史的祖传绝技,在中国的中医骨伤界自成一派。自从上了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他的病人更多了,很多人记住的是他的“拍拍打打”,其实,葛凤麟的家传绝技远没这么简单。
对葛凤麟的采访是从《生命时报》记者的亲身体验开始的。听说记者颈椎长期难受,葛凤麟让记者把双臂在脑后交叉,然后一扳一提,只听咯噔一声,再把头左转右转,连捏带按,记者疼了好几年的脖子从来没这么舒服过。记者的疑问是,“葛氏捏筋拍打”到底与普通的推拿按摩有什么不同呢?葛凤麟告诉记者,“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最初起源于古老的经书《易筋经》,是一种将“导引按跷”之术与武术的“点穴法”相结合演变的独特疗法,它的核心技术包括手法、脉位和拍打三个方面。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将包裹着骨头的软组织、肌肉、血管、神经等统称为“筋”,葛氏疗法既针对经络,也针对经筋。一般的针灸、推拿选的是穴位,葛氏疗法选的是脉位。葛凤麟介绍,人全身有72对脉位,都与血管、神经等筋的走向一致,因此是最敏感的部位。武侠小说里讲“点穴”,其实点的不是穴位,而是脉位。猛然在某个脉位用力,会让人体局部产生特殊的痛、酸、麻等感觉,于是活动受到限制,好像被“固化”了似的。另外,葛氏疗法的手法多样,有捏、揉、抠、拿、点、拨、刮、划、搓等26种之多。拍打则是用特制的拍子对身体特定部位的经脉筋腱进行有节奏的拍打,从而达到强筋健骨、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
葛凤麟表示,针对不同的疾病,医师会选择不同的脉位,再配合相应的手法,加上拍打,能起到非常显著的疗效,不单治疗骨科疾病,很多内、外、妇、儿疾病也都能奏效。例如,点揉肩胛骨内缘的平心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慌症状;拿揉、捏揉喉结两侧的人迎脉,能治疗气管炎、咽炎等。
拍打,则起源于练武之人的健身术。葛凤麟说,所谓“金钟罩”、“铁布衫”,就是练武的人长期自我拍打,用来增强肌肉、皮肤的抗击打能力,以强身壮体。如今拍打已经演变为治病、养生的手段,其道理在于,肌肉经过拍击,神经、血管受到刺激,能促进肌肉生长代谢,起到“卧行八百米”的效果;毛细血管得以扩张,能疏通气血、调理脏腑。拍打特定的脉位则能治病,如拍打尾中脉能辅助降血压,拍打腰骶部脉位能治疗痛经等。据介绍,拍打主要有两种打法,一是打皮不打肉的“虚打法”,即拍子刚触及皮肤时就抽回,多用于胸腹部、四肢关节等肌肉较薄的地方;另一种是打肉不打皮的“实打法”,即拍打的力道要深达肌肉深层,多用于肌肉丰厚处。拍打的节奏也有讲究,有“七星拍”、“四一四”、“三六九”等。
, 百拇医药
本着强身健体的目的,如今很多中老年人开始拍打身体来养生。葛凤麟对此提醒大家,拍打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1.开始拍打时力道要轻,逐渐加重,循序渐进;2.拍打的顺序,要先打背部正中线再打脊柱两侧,先拍上肢后拍下肢,从近心端往远心端拍,先打左侧后打右侧;3.具体到某个肢体,要依照前面、后面、内侧、外侧的顺序,四个面都要拍到,反复拍3—5遍;4.头面部、会阴部不能拍打,背部的肾区一般也不宜拍打,除非是泌尿系结石的患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拍打。▲ (张彤)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