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新闻 > 医药315
编号:12362668
还有多少“高老太”在蒙人(健康维权·3·15特别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3.03.22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高老太降糖贴”等一批虚假药品广告,广告中的“神医”都是由广告公司聘请的演员扮演,他们“信誓旦旦”地向消费者兜售虚假药品,您要是不信,他们甚至还会搬出祖宗的招牌对天发誓。当晚,河南省工商、药监等部门连夜查封了“高老太降糖贴”的生产厂家。

    3·15曝出个“高老太”

    “3个月拿下高血压,一辈子不用吃降压药,就像治感冒一样简单,治一个好一个,不会出现无效的情况……治不好,我告老还乡。”在3·15晚会曝光的视频中,一位男演员贴上胡子,对着镜头十分入戏地说着广告词,扮演着“神医”的角色。他自称是坐了几十年机关的退休干部,是被朋友介绍来参与广告拍摄的。御医世家高氏家族第五代传人“高老太”、清朝御医平秋鹤第十三代传人“平老太”……其实,很多医药广告里都有御医后代、世家传人等“神医”助阵。

    据报道,央视记者花990元买了10盒一个疗程的“高老太降糖贴”,发现适用范围是“非胰岛素依赖型血糖偏高和血糖异常等人群的辅助治疗”,并非广告中说的彻底根治糖尿病,批准文号还是医疗器械。其秘方是膏药里加西药,甚至加辣椒油,让患者感觉发热。每盒成本不到3元,进入市场上每盒就卖到99元钱。高老太降糖静电理疗贴的生产厂家河南南阳市妙医堂药业有限公司人士称,这是为规避药品监管,打了擦边球,把膏药贴产品都申请为有静电理疗功效的医疗器械。就这样,高老太的概念被包装一番,成功变身为流传百年的“神药”。
, 百拇医药
    坑人“高老太”不止这一个

    实际上,各类夸大疗效、模糊治疗范围的假冒医药产品广告层出不穷。我国每年查处的虚假药品广告之多,数字惊人,且每年都有上升的趋势。药监部门对违法虚假广告监测的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并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近18万例,是2011年的2.2倍;违法医疗器械广告15多万例,是2011年的1.32倍;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近5万例,是2011年的1.81倍。每年,虚假药品广告至少导致250万人吃错药,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伤害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安全。

    北京大学医学部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系教授钮文异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些虚假药品广告主要针对的是常见病、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患者,他们抓住了此类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的特点。北京协和医学院曾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虚假药品广告涉及的疾病类别依次是:男科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皮肤病、骨科疾病、痰咳喘、前列腺疾病、失眠、风湿、肿瘤。此外,不孕不育、妇科病广告也是虚假广告的“高发区”。
, 百拇医药
    火眼识破医药骗术

    国家药监局另有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数量如此之大的违法药品广告,全国竟有八成人根本不知道如何识别。中消协法律顾问、汇佳律师事务所邱宝昌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特约维权律师、北京市双全律师事务所主任邓江华律师,德衡律师集团上海事务所秦玉罕律师也曾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药品广告管理办法》等,违法医疗广告都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只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很快就能辨别真伪。一般来说,虚假广告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骗术,消费者要提高警惕。

    夸大疗效。虚假药品广告往往会使用绝对化、夸张性的语言夸大药品疗效和使用范围,比如“包治百病”、“世界最先进的”、“首个”、“权威认证”、“无效退款”、“一针见效”、“30天搞定”等。

    用专业人士冒充“托”。用知名教授、专家、名人抬出药品的牌子,或让群众托儿现身说法,这在虚假药品广告中非常普遍,“大师”、“老中医”、“老军医”、“祖传”等词汇也常充斥在广告语中。而这些被当作证人的医生、患者大多是随意编撰出来的,绝大多数专家、教授也都是“被代言”。在今年两会期间,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院士就气愤地表示自己多次“被代言”虚假药品广告。还有很多广告会假借某科研机构或科研单位的名义,利用药品获奖信息等内容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
, 百拇医药
    保健品变药品。本来是“消”字号、“健”字号的保健食品,却在广告中声称可以治疗疾病,冒充药品,也是虚假药品广告的惯用伎俩。按照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只调节机体功能,不能治病。因此,凡宣称保健食品能替代药物治病的广告,都不能相信。

    凭空编造“高科技”。在广告里凭空编造说该药物含有某种高科技成份,声称是非常神秘的物质和机理等。只要广告中出现“XX疗法”,或宣称使用了某种技术,比如“基因治疗”、“纳米技术”、“四位一体疗法”等,都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

    最后,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在购买药品时,要看清楚该药品是否有“国药准字号”字样,是否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钮文异强调,要想杜绝虚假药品广告,不但要主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加强对专家进行资质认证;还要广告公司以及媒体加强自律,把好“生命关”;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有健康问题及时选择去正规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百拇医药(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