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编号:12354691
拥抱大数据时代 ——中医药临床与科研或将进入新阶段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6日 中国医药报 2013.04.16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同样,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大数据时代的理念与技术的研究,也已经悄然展开。“‘大数据’应用于中医药临床与科研,将给这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说。

    中医药具备典型的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BigData),顾名思义就是大规模的数据,海量的信息。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了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那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大资源。

    那么,大数据在中医药领域的意义何在?

    据了解,医疗领域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一是数据量巨大。如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4所医院全年的门诊量达到698万,仅广安门医院1天的门诊量就超过1万人次;每年还有将近6万多的住院患者。如果将这些患者的诊疗过程全部数据化,每人次就诊产生的医学数据以10M计,那么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高达70TB,如果把全国中医院的临床数据都汇聚起来,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二是数据类型复杂。在中医医院,每个患者不但要经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还会经过各种理化检测进行疾病及其预后的诊断,所以不光有病历资料中包含的信息,还会有生化检查、多种影像或病理切片检查的生物学信息。收集这些庞大、多类别的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将其盘活,可以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价值。
, http://www.100md.com
    刘保延说:“利用数字技术记录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中大量的中医学知识和诊疗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用于分析中医临床诊疗的疗效和经验知识,是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些海量信息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认为,中医药从人体状态切入,整体、动态、个性化地掌握人体,理念超前方法先进,但中医药的巨大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至今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实现超前理念、先进方法的技术手段,当前记录实践的技术仍然停留在千余年前的水平,“当务之急是进行技术体系的创新,数字技术是促进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刘保延说。

    临床实践如何数据化是关键

    对于中医药学来说,如何让大数据成为学科发展的大优势,取决于对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大考验,处理得好,应用得当,大数据就会成为“大优势”,为中医药发展带来“大价值”。

    据了解,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等20多家中医院和临床研究基地,正在进行着一项相关研究——“中医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构建”。“早在200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就在北京市科委重大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开始‘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的研究,2009年课题研究成果‘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其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希望通过行业科研专项在全国更多的医院对此成果进一步深化研究。‘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构建’就是这一成果的延续和推广应用。”作为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刘保延说,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旨在建立中医临床实践数据化的工具与复杂海量临床数据管理和利用的平台。它是“真实世界中医药临床科研范式”的技术支撑,也是利用大数据实现中医药临床科研变革的有力工具。
, 百拇医药
    中医药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首先面临的是临床实践如何数据化、数字化问题。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对于临床实践数据化,主要采用了高度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首先是将不同医生通常采用的自由语言记录临床信息的方式,改变成通过数字化中医临床术语应用系统支撑下的结构化电子病历。“我们研究建立了‘中医临床标准术语集’和‘中医临床规范术语字典’等系统,基本满足了临床病历书写与数据挖掘等对规范术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化中医电子病历系统。”据刘保延介绍,目前项目合作医院利用此系统,已经收集中风、糖尿病、冠心病、肿瘤、针灸等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病历10多万份,其中包括40多名名老中医诊治的上万份病历。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王映辉介绍,在不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此系统,临床诊疗实践被详细记录并被量化为可分析的临床数据,形成了蕴含丰富临床经验和临床规律的海量数据库。然后,数据管理平台将整合不同研究中心、研究现场所产生的数据, 形成蕴含内容极其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丰富的中医临床数据一旦被全部汇集起来,将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医药资源宝库,将具备无与伦比的特色优势。
, http://www.100md.com
    将带来临床和科研模式的变革

    “大数据”技术,能够给中医药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据了解,利用“大数据”,公共卫生研究机构能够更早地预测即将爆发的传染病及其传播范围和规模。对于个体而言,大数据就是全数据,通过集中全部诊疗信息、体检信息形成个体的全健康档案,可以使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技术将给中医药科研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极大的便利。

    众所周知,中医药发展离不开临床。以前中医主要通过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用纸质病历将临床诊疗过程记录下来,通过自己感悟升华,变成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思想,再回到临床指导实践,这种“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非常漫长、以实践中的疗效为检验标准的过程,导致了中医传承困难、成才缓慢、发展不能满足需求等状况。如今,临床信息记录与数据化是在计算机辅助下来完成的,刘保延认为,“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将医疗实践与科学计算相交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科研范式”已经初步形成。
, 百拇医药
    据了解,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平台上,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以人为主、人机结合的临床科研一体化研究过程。其中,医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与患者的交互,采用“继承创新”的方法,践行着自己的诊疗实践,而同时通过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将实践数据化、规范化、数字化,海量临床数据经过整理、清理、装载、转换等过程,被放在了以“证-治-效”紧密相关模型为主题的数据仓库中,在医者“思维”的组织下,通过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以及数据挖掘等,从中发现中医临床的经验,揭示诊疗规律,评价临床疗效等,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再去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使中医临床诊疗把握度不断提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据介绍,以往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范式主要是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以及循证医学方法,这些方法是在抽样的精确小数据基础上开展的,收集临床研究数据的方法是靠简单明了、目标单一的结构化临床观察表,主要目的是在“因果关系”理念指导下回答“为什么”的。这一临床科研范式在研究群体层次干预方法的“净效应”中是“金标准”,但对于“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精确小数据”就显示出许多不适应,出现了“精确”与“混杂”、“个体化”之间的矛盾。如今,以数据为导向的临床科研一体化新范式,则可以在保持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利用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通过大数据、全样本,在“混杂”存在的基础上,让数据发声。尽管还不能很好地回答“为什么”,却可以找出“相关关系”,较好地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使中医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如果能够利用人体或模式生物的精确小数据,进一步搞清“因果”关系,回答“是什么”的话,那将更快地使中医药从经验医学转变成循证医学。据了解,目前课题组已经利用收集到的10万多结构化病历数据,开展了200多项相关研究,获得了许多用以前的研究方法难以得出的结果。正如广安门医院老中医薛伯寿教授所说,“徒弟与我临床采集真实病案,充分反映了我的辨证思维方法,发挥了师徒与计算机的双重作用。从挖掘研究证实我临床擅用和解法,擅用柴胡剂。故此研究可挖掘老中医特殊诊疗经验,有益于掌握应用,有益于指导继承创新!”

    大数据之于中医药,利用是一种必然,变化还只是开始……, http://www.100md.com(王泽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