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327
拿什么修复红会崩溃的公信力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29日 健康时报
     150年前诞生于战场的红十字会,本来是个救人于水火的神圣所在。然而,眼下的中国红十字会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信用基石的崩坏,貌似缘于两年前一个无聊炫富的女孩郭美美,实质上是百姓对中国慈善事业长期失范、失明、失信的强烈反弹。

    这一次让中国红十字会始料未及且万分尴尬的,是它的募捐微博收获了据说超过十万的“滚”字。相对一些民间色彩基金会募捐得到的丰厚收获,红会所得捐款少得可怜。公众用这种方式给红会投上不信任票。

    红十字,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信用彻底崩坏的符号,被公众用放大镜犀利地洞穿,被无数失望的、真真假假的段子裹挟,演变成一场消费红会失信形象的网络狂欢。

    曾经,红十字是仁爱、拯救和希望的象征,它在中国的形象沉沦,令人悲哀,也具有让人反思诚信建设、信用培育的标本意义。

    网友的宣泄,不无非理性色彩。用“滚”来表达愤怒,直接、简单、有效,但是,让红十字彻底“滚”出中国慈善,未必是公众的真实意思表达。中国红十字会也在努力修复自己的失误,比如红会的官员很快承认募捐微博用词和语气的不妥,并吁请社会加强监督,也在网友质疑后迅速纠正了“重灾区募捐”的“欠妥”。

    只是,这些修复失误和失信的努力,在公众愤怒的汪洋面前,显得太过苍白和无力,很快被席卷到无足轻重的角落。信用的崩溃可能在一夕之间,但要修复信用却绝非朝夕之功。中国红会已经深陷“塔西佗陷阱”,当初的负面事件对公众慈善热情的伤害,并没有及时唤醒红会对公开透明的足够重视,更没有在体制机制上修补失范的漏洞。当灾难再次来临,它交出的仍然是草率、倨傲和继续失范的不合格答卷。这使得红会的公信力一失再失,最终哪怕它说了真话、做了善事,也难以取信于民,也会被当成是“说谎”。

    那么,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还能修复吗?

    如果,红十字会关于“欢迎社会加强监督”的官方回应是诚恳的,那就是修复信用的先声。公众的质疑,是一种正能量。希望锲而不舍的质疑,能砥砺出红十字会的公开透明,那么,在严密、规范和受捐信息高度公开的前提下,修复互信仍有可能。哪怕你目前只能收到十元钱,你也要彻底公开这十元钱的流向;公开你的每一笔支出,哪怕这会付出高昂的行政成本,也要咬紧牙关,捍卫自己残破的信用。

    放下身段,点滴做起,红十字会重建公信力,并不仅仅为了自己,更是挽救遭受重创的中国慈善事业,让中国公众丰沛的公益热情,寻找到可资信赖的出口,也让更多的社会互信批评者变成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者。

    作者为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 百拇医药(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