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叶最佳冲泡法 新茶应该什么样 等
新茶应该什么样
茶叶肥厚 香气浓郁 手捻即碎
现在正是新茶上市的季节,此时的茶叶不但清香味醇,营养价值高,其农药残留也较少。然而,“翻新茶”也开始陆续在市场上出现。这些用陈茶制成的“春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不少人都很好奇,新茶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外观上看,新茶一般比较肥壮厚实,叶子裹得较紧,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泡开后汤色嫩绿清澈;而陈茶的外形就比较松散,色泽呈暗黄色或暗褐色,汤色黄暗、清澈度低,这是由于茶中的茶黄素被进一步氧化聚合所致。
在香气上,新茶香气浓郁,而陈茶香气低沉。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易挥发的,不饱和成分会被氧化,所以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会慢慢钝化,营养成分也有所减少。
, http://www.100md.com
在味道上,新茶给人以新鲜爽口的感觉,味道醇厚鲜爽,饮后心旷神怡、心情舒畅,而陈茶由于在贮存过程中茶叶的类酯成分发生水解和氧化,会出现一种令人不快的老化味,即人们常说的“陈味”。
从含水量上来讲,新茶一般含水量较低,在正常情况下含水7%以下,茶叶条索疏松,质硬而脆,用手指轻轻一捏成粉末状。而陈茶因存放时间过长,吸湿严重,一般含水量都比较高,茶叶湿软而重,用手指捏不成粉末状,茶梗也不易折断。此外,当茶的含水量超过10%时,不但会失去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而且很容易发霉变质,以致无法饮用。▲ (国家一级评茶师 沈 红)
喝隔夜茶老得快(祝您健康)
, 百拇医药
茶是非常健康的饮品,但很多人对喝茶的知识一知半解,比如说,隔夜茶不舍得扔掉,继续饮用。其实,这样的喝茶习惯,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加速人体衰老。
冲泡好的茶水若放置时间过久,其中微量的氨基酸、糖类等物质会成为细菌、霉菌滋生的养分,茶水中一旦存在这些有害微生物,则容易变质,饮用后会影响健康。不仅如此,茶水中所含的茶多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会因放置时间过久,而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水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下降,令其营养和保健价值大打折扣。氧化后会变成身体的自由基,加速人体衰老。
所以说,茶水本身有抗氧化作用,但喝隔夜茶会适得其反。要发挥茶的功效,以及品尝茶的真正味道,以即泡即喝为佳,不要喝隔夜茶。▲(摘自6月15日香港《明报》D1版) (●香港注册中医师 杨明霞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应用科学系高级讲师 方丽影)
, 百拇医药
夏天存茶叶有五防(保险盒)
绿茶放冰箱 红茶存陶罐
茶是夏季排暑解渴的好饮品。夏季对茶叶的保管比其他的季节更有讲究。
由于夏季自身的气候特点,在存茶叶时要做到“五防”。一防湿气,茶叶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湿气,加快变质。二防高温,高温会加速茶叶中的叶绿素降解。三防异味,夏天茶叶更容易因吸收异味变质。四防强光,茶叶长期受强光线直接照射,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使其变质。五防氧化,夏天气温高,茶叶比其他季节更容易被氧化。
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夏天的保管方法也有所差别。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只要把茶叶装进茶罐里封口,用塑料袋套好,密封后放进冰箱即可。红茶类属于全发酵茶,陈化变质慢,只要存放在密闭、干燥的容器里保存即可,比如陶罐。乌龙茶中的清香型茶可以采用和绿茶一样的保管方法,浓香型的可以放在锡罐里。黑茶类(如普洱茶)是后发酵茶,保管黑茶最重要的是保持干燥、通风,如放进紫砂罐里。▲ (国家茶叶质检中心高级工程师 沈 红)
, 百拇医药
多喝绿茶保护视力
绿茶被称为“超级饮品”。常喝绿茶可控制体重、增强免疫和减轻压力。6月30日,美国《赫芬顿邮报》最新载文,刊出喝茶的种种好处。
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眼睛也会承受氧化压力,容易导致眼病。经常喝茶对眼睛具有保护作用。2010年一项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种复合物对眼部组织(尤其是与角膜有关的组织)健康和保护视力具有积极作用。
除了保护视力之外,喝茶还有很多其他益处。2011年《肥胖》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常喝绿茶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还有研究发现,茶叶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危险,有益心脏健康。白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能增强弹力蛋白和胶原质,预防皱纹早现。《美国医学会杂志》也刊登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喝红茶还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压力。▲
, http://www.100md.com
(金 也)
寒性体质喝药茶,隔天一次
夏季天气炎热,一些人容易上火,会用菊花、金银花等泡茶。这些茶其实是药茶,怕冷的人不宜天天喝。
菊花、金银花、决明子为寒性药材,每日泡茶的总量一般为15克,可单独用,也可同用,用来降火。如果体质是寒性的,但出现了上火症状,可以减量或者隔天喝一次。
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尽量少喝用菊花、决明子泡的药茶,否则容易引起腹泻、腹痛、腹胀。儿童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最好不要喝药茶。
, http://www.100md.com
如果上火,表现为小便黄,可用车前草或白茅根泡水喝。天热食欲差时,可以吃薏苡仁,也可将大米放在锅中干炒至发黄后洗净,再煮成米茶食用,既能饱腹,又能防暑。
想长期喝药茶的人,最好咨询一下中医,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服用时的注意事项有所区别。在饮用前,应将药材先用清水稍微冲洗一下,去掉表面的灰尘。最好当天泡、当天饮用,不喝隔夜的药茶。此外,不能一次性地猛喝,以免伤了脾胃和阳气。中国人喝茶、喝酒有“吃”、“喝”、“饮”、“品”的区别,药茶适合于用“品”。▲ (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教授 王绪前)
不同茶叶最佳冲泡法(品茶馆)
, 百拇医药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教你
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虽说茶排在最后一位,却是很多人离不开的,怎样泡茶口味更好呢?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根据茶叶的品种不同,冲泡时方法也略有不同。
绿茶:用80℃~85℃水冲泡,现泡现饮。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比较常见的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这类茶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以80℃~85℃为宜,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佳,冲泡时间为2~3分钟,最好现泡现饮。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冲泡绿茶最好用瓷杯。冲泡时先用1/4水把茶叶润一润,过20秒或半分钟再冲水饮用,泡绿茶一般不盖盖子,否则茶汤会发黄。
红茶:先用热水烫杯,再沸水冲泡。红茶是全发酵茶,常见的有高档工夫红条茶和红碎茶。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高档工夫红条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红茶最好用玻璃杯来冲泡,这样能欣赏到茶叶在水中的翻滚舒展。具体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约1/10的热水烫杯,再投入3~5克茶叶,然后再沿玻璃杯壁倒水进行冲泡。泡红茶要盖上盖子,这样茶香会更浓郁。
, http://www.100md.com
乌龙茶:用沸水多次冲泡。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泡乌龙茶最好用专业的紫砂壶或盖碗杯,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泡乌龙茶时边上要有个煮水壶,水开了马上冲,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润一下,然后再倒入开水冲泡饮用。乌龙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黑茶:先洗茶,再沸水冲泡。黑茶是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冲泡时也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2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常为2~3分钟。普洱茶一般用专业的茶具来泡,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为了保持茶叶的芳香,泡茶最好选用金属离子含量低的“软水”,如纯净水和高品质的矿泉水。▲ (田海元)
, http://www.100md.com
茶和咖啡影响胎儿
英国《每日邮报》日前刊登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孕妇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可能会导致生产延迟,并造成胎儿出生重量减轻。专家建议,孕妇要少摄入咖啡、茶以及巧克力。
这项研究分析了6万名挪威孕妇的调查数据,其中考虑到了所有的咖啡因摄入途径,包括咖啡、茶、汽水以及可可饮品等。研究人员发现,孕妇如果每天摄入100毫克的咖啡因,生产时间就会延迟5个小时。此外,如果所有的咖啡因都来自于咖啡,生产延迟的时间会增加至8个小时。这说明,咖啡中可能还有其他成分会导致生产延迟。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胎儿的预计出生体重是3.6千克,其母亲每天摄入100毫克咖啡因,胎儿出生体重就会减轻28克左右。专家分析,咖啡因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却无法很好地被胎儿机体代谢,因此可能干扰某些与胎儿生长相关的因素。
, 百拇医药
因此,专家建议,怀孕期间应当严格限制咖啡因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00毫克,也就是两小杯咖啡或者4杯茶的量。▲
(刘爽)
运动前喝茶,加倍消脂
夏天到了,渴望穿上短裤或泳衣逛沙滩,偏偏腰腹有赘肉羞于见人怎么办?专家表示,除了少吃多动,研究显示,若能在慢跑、骑脚踏车等中等强度运动前,补充富含儿茶素的茶饮,可将脂肪消耗率提高17%,有助于更快达到瘦身目标。
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教授刘珍芳表示,运动能消耗脂肪,是因为运动时人体会分泌正肾上腺素,并透过一连串酵素反应诱发脂解运作,将脂肪细胞转化为运动所需能量。不过,运动时人体也会分泌一种名为COMT的酵素,以分解正肾上腺素,干扰其分解脂肪细胞的效果。
, 百拇医药
但近年许多研究都发现,绿茶、乌龙茶、红茶中富含的儿茶素,正是COMT的“大敌”。所以,若能在运动前补充这些茶饮,就能抑制COMT作用,进而维持正肾上腺素诱发脂解,分解脂肪细胞的效果最佳。
刘珍芳说,《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2008年的一篇研究也指出,学者曾将12名健康年轻人分成2组,其中一组在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脚踏车运动前,饮用富含儿茶素的茶饮,另一组则喝安慰剂,结果绿茶组在运动中消耗的脂肪量,较对照组多出了17%。
2009年《营养学期刊》也发表文章称,人体临床试验安排实验组于每周3次从事中等强度运动前饮用绿茶,12周后,实验组腹部总脂肪量较对照组多减了7.4%,腹部皮下脂肪也多减少了7%。
刘珍芳强调,儿茶素的妙用在于维持人体透过运动消耗体脂肪的最佳效果,也就是说,运动是必要条件。若大家误以为只喝茶就能躺着瘦,甚至加倍大吃大喝,最后可能会越喝越胖。▲(摘自5月23日台湾《中国时报》E3版) (黄天如)
, 百拇医药
袋装茶最好只泡1次
茶叶冲泡的次数和饮用者的口味有很大关系。但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析出的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与散装茶叶相比,袋装的茶叶在加工制造时充分破坏了叶细胞,颗粒形状比较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经过3~5分钟浸泡,就会有80%~90%析出,第二次冲泡以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差不多全部析出了。所以,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这样能最大限度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 http://www.100md.com
(摘自6月7日《南国健报》B9版)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 尹君峰)
老人4个时段不宜喝茶(养老之道)
空腹、酒后、睡前、服药期
很多退休在家的老人,手边一杯茶、一张报纸是再惬意不过的晚年生活。但凡事都有两面,喝茶对身体有好处,但也有讲究,如果喝的时间不对,反而可能有损健康。老人喝茶,最好避开以下四个时间段。
空腹时。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等生物碱,空腹饮茶易使肠道吸收咖啡碱过多,从而会使某些人产生亢进的症状,如心慌、头昏、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不常喝茶的人,尤其是清晨空腹喝茶,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这被称为茶醉,一旦出现茶醉现象,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些糖水来缓解。相对年轻人来说,老人的肠胃更为脆弱,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老年人更不宜空腹饮茶,尤其是浓茶。因为过多的鞣酸会刺激胃肠黏膜,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有的还会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秘。
, 百拇医药
喝醉时。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肾功能较差的老人来说,酒后尤其不能饮大量的浓茶;可采用进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饮醋等方法,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酒醉缓解。
睡觉前。茶中的茶碱等物质,被人体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饮茶会使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导致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作用更明显。并且茶有利尿作用,老人睡前饮茶还容易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
服药期。有些患慢性病的老人需要长期服药,很多药物服用期间不宜喝茶。比如镇静助眠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茶碱可降低一些药物的镇痛作用,因此,服用镇痛药物时也不宜喝茶。▲ (黑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学会委员 田晓彦)
, 百拇医药
便秘多喝红茶
便秘的人饮茶时,最好缩短茶叶的浸泡时间,并尽量减少茶叶用量。原因是如果茶叶量大或经长时间浸泡,会导致茶水中所含的鞣质增多,而鞣质有抑制肠蠕动的作用,会加重便秘。
一般说来,绿茶没有经过发酵,茶叶中所含的鞣质较多;而红茶、普洱茶等经过发酵的茶叶,鞣质含量相对较少。所以,便秘的人可选择红茶、普洱茶饮用。而一些半发酵茶,如乌龙茶或是铁观音,性味偏温,适合老年患者以及体质寒凉的人群,寒性便秘的患者适当饮用,也会有一定的益处。▲
(摘自7月1日《家庭保健报》16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王媛媛)
, 百拇医药
总喝袋装茶毁牙
英国《每日邮报》刊文
很多人图方便省事,喜欢喝袋装茶。7月30日,英国《每日邮报》刊登了英国的一项研究,称总喝袋装茶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伤害。
英国德比大学对38种茶叶产品研究后发现,相比质量好的茶叶,超市出售的廉价袋装茶所含氟化物更多。其中绿茶、红茶、乌龙茶及普洱茶的氟化物含量不尽相同,“Smartprice”等牌红茶含量最高,绿茶排名第二。
研究称,平均每人每天要喝1升左右的茶,而在茶包泡的茶中,每升所含的氟化物高达6毫克,超过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上限(3~4毫克),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氟斑牙、氟骨症等,容易使骨骼和关节出现疼痛,肌肉无力,胃肠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甚至会致残。
专家解释,茶叶是氟化物的主要来源。一般叶芽等部分会被用来制作更高档的茶叶,而老叶片就会被用来制作廉价茶叶产品,如袋装茶。因此,尽量买制作精良的新茶叶,适当减少喝袋装茶的次数。此外,专家们呼吁,为了消费者的健康,生产商及经销商应该在产品包装上标明氟化物浓度。▲
(丁良恒)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