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322
输液为何在中国大行其道?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20日 健康时报
     5月6日,健康时报发文《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在网上引起热议。我作为一名医生,也有话要说。

    比较而言,输液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这是最基本的医学常识。但在中国,现实和常识之间却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鸿沟。输液成为很多医院最常见的医疗方式。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国公民健康素养不高,缺乏相关的用药常识。“输液起效快”的观念拥有相当大的市场,身体稍有不适,就跑到医院跟医生要“吊针”的现象屡见不鲜,客观上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输液市场。

    其次,我们的医疗过程缺乏必要的风险告知流程。依照医院的管理要求,医院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方案之前,必须有一个详尽的告知流程,让患者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以替代的备选治疗方案。尽可能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措施并不到位,加之人员配置不足,医务人员对于这样的告知流程无暇顾及,致使输液风险长期成为医疗过程中的一个盲点,为患者所忽视。

    其三,输液能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经脉药品的价格大多高于口服药品的价格,从另一个角度看去,就是静脉输液能够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口服药物之所以在很多时候不被作为医院的首选,其背后的原因和那些药品“降价死”一样,价格低廉在当下的医疗服务中,往往是一个缺点而非优点。

    其四,我们的医疗质量考核亟待完善。国外医生在输液的问题上及其谨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个及其重要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如果某位医生的输液率过高,就立刻会有人与其交谈,让该医生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医疗保险机构也会介入调查。一旦医生不能做出合乎医疗原则的解释,该医生很可能面临吊销医疗执照或者其处方不能得到医保报销的窘境。在如此严格的制度监管下,医生自然会谨慎行事。

    如此看来,输液过多是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要改变这样的状况,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而不要寄希望一招制胜。

    因此,在政府层面,我们应该加强对静脉输液的风险研究,成立相关的组织加强对输液的统一管理。例如,美国在1972年就成立了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制定了输液标准,并且对输液护士的资格进行认定。这种严格的管理,必将提高输液的门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尽快完善输液治疗的风险告知制度,就如同对待手术患者一样,要求医务工作者对每一位进行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病情告知,签署风险同意书,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因为流程的增加,遏制医生输液的冲动;另一方面可以让患者充分了解输液的风险,而逐渐减少患者的输液冲动。

    作者为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医师, 百拇医药(郑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