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世界环境日
编号:12374332
干净空气成了一种奢侈品(焦点时评)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1日 生命时报 2013.06.11
     自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为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制订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而在中国,今年的主题颇有现实意义:同呼吸,共奋斗。

    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活动,却有中外不同的主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环保的当务之急,是空气质量问题。

    就在世界环境日前一天,中国环境保护部颁布了《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已到了相当严重、开始威胁人们正常呼吸的地步了。

    报告显示,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仅40.9%,按照2012年2月刚刚公布的、增加PM2.5值监测的空气质量标准,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则只有23.9%。

    年初由国内外环境领域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和来自亚洲开发银行专业团队联合完成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达到世卫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的不到1%;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竟有7个在中国境内。报告还显示,在中国大中城市中,PM10、PM2.5浓度普遍超标,室外大气污染严重;不仅如此,许多大城市市内空气样本甲醛浓度超标70%以上,苯浓度甚至超标10倍之多。

    由此可见,在中国许多大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已到了让人在室外、室内均碍于健康、顺畅呼吸的地步。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

    首先,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导致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其次,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规模令大中城市面积不断扩张,人口密度迅速增长,加剧了区域大气环境问题;第三,由于经济和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而环保意识相对滞后,加上一些地方政府重产值,轻环保,对治污听之任之,令都市空气问题雪上加霜。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环境空气污染使得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出现住院及门诊病人增加,甚至过早死亡等问题。

    恶劣的空气质量会严重影响都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曾经因严重空气污染而被认为“不宜居”的伦敦等国际都市,因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而成为吸引国际人才、企业入驻的创意之都,而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吸引“淘金者”纷至沓来的北京、上海,如今却传出了外国驻华机构、人员因空气质量恶化而撤离,或需要给员工发放“污染费”的新闻。

    科学研究表明,人不吃饭可以活7~20天,不喝水可以活3~7天,但不呼吸却连几分钟都难以存活。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在一些大城市里,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长此以往,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就会出现下滑,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每个人都有自由呼吸的权利,而在工业化、城市化和污染化同步提速的当代中国都市,要想重获这一权利,寻回曾经拥有的清洁空气,从自己做起,为空气质量“共奋斗”,是唯一的出路。▲, 百拇医药(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