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319
长者更应温润如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3日 健康时报
     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劝诫,那是怕少年戾气过盛,而老年思谋太深的缘故。如今这忠告似乎过时了,当媒体劝诫年轻的80后不要暮气沉沉的时候,一些年长的40、50后们却时时出拳,其戾气之盛让人瞠目。

    北京鸟巢出现了旅游的白发人为琐事群殴的不堪场面;郑州60岁老人暴打不让座女孩的视频曝光;天津公交车失控招致九车相撞,起因竟是一位83岁老人强行要求越站停车未果,便抢夺司机方向盘而致……

    中国向有尊老传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如此,国亦如此。不管在微博还是在网络,我们时不时能看到老照片从尘封已久的相册里探出头来,老新闻被一条一条重新发表,老故事成为书商们新的卖点。年轻人翻看爷爷的故事,是寻根的好奇;而对于德劭年高的老人来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晾晒自己的生命,暖意和苍凉会携手渗入骨髓,弥散四周,更向着旁观者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历史的、时间的分量在这一刻蓦然凸现。

    特别是那些硕果仅存的文化老人,正是文化薪火的人格化身。沐浴在他们温和的目光里,我们会觉得多一份依靠,多一丝安慰,更有一点自我约束。

    可是,万一爷爷奶奶们面目也暴戾甚至狰狞起来,下一代非但觉得无依无靠,更有时空倒错的荒谬感。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初,曾经因为观者如堵,有过一度秩序混乱。那些可爱的志愿者也受了不少委屈。据他们观察,说往往是二三十岁或七八十岁的人比较有公德心,而在肆无忌惮冲撞规则、乱丢垃圾、口出不逊的人群中,多半是些中老年人。一开始,我对这个判断颇为不解,后来一想,也有些释然。

    比如50后,在混乱的文革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如今正在踏入老年的门坎。很多人没有受过完整、规范的基础教育,连家人也时有流离失所、天各一方的惨痛经历,彼时的社会充满“文攻武卫”气氛,以“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为口号。他们中的大多数对逝去的文革不乏批判精神,也在被迫经历的知青岁月中历练了对人生的洞见、对国情的洞悉。他们的经历已成国家财富、人生瑰宝。但是,也有个别的老人,把不该有的暴戾之气带到了今天,让儿辈们瞠目甚至笑话。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老人们应有与时俱进的襟怀。周恩来总理曾说,活到老学到老。老而向学,老而弥坚,不但有益于时代,其实也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温润如玉、谦和淡定,必定也宁神静气、通体舒泰。而戾气深重,一触即发,弄得不好就其病入骨,甚至引爆心血管疾病。

    所以,知己不足,有所敬畏并有所补益,在不断修炼打磨中,涵养温润如玉的气质,这才是令后辈景仰的长者风范。

    作者为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 百拇医药(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