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张功耀
编号:12372412
我凭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一部伪书?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4日 科学公园
我凭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一部伪书?
huangdineijing

     去年,在国防科技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我用一句话陈述了我的一个初步判断:《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因为会议给我的时间有限,加上那次会议我主要谈论的是外来医学对中国的影响,中医问题不是那次会议的主题,所以,没有把话说清楚。现在,我可以说得清楚一些了。

    以往我国学者进行伪书考订,多采用版本考据的方法。从隋朝开始,我国学者就已经发现,《黄帝内经》的版本非常混乱。有10卷本的,也有18卷本的,还有13卷本的,24卷本的,30卷本的和50卷本的。目前我国流行的《黄帝内经》,是9卷本的《素问》加上81卷本的《灵枢》。这个版本是不是标准的《黄帝内经》,它的底本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依据这些考据,我们可以认定,至少现在流行的《黄帝内经》是假的。

    其实,要证明《黄帝内经》是一部伪造的冒牌货,还可以借用汉语语言史的研究成果去分析。

    众所周知,一个时期的语言状况最能反映对应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物质条件和认识水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绝不会说出“电视机”“电脑”“高速铁路”。即使对于相同含义的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习惯也会不一样的。比如说“历史”这个词,春秋时期的人说“春秋”,西汉时期的人说“史”。19世纪的中国人从日本人翻译history那里才学到了“历史”。通过分析比较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就可以判断说话作文的是那个时期的人了。
, http://www.100md.com
    借用汉语语言史的研究成果,分析现在流行的《黄帝内经》,我们很容易看到它被多次伪造过的痕迹。

    第一、《黄帝内经》的标题方式不具有秦朝以前的语言特点。

    在中国,春秋以前的文献全都没有标题。春秋末年才开始出现以作者名标题的文献。墨子写的书叫做《墨子》;老子写的书叫做《老子》;庄子写的书叫做《庄子》;如此等等。当然,在此之外也还有些特例。比如,《论语》不是任何一个人写的,而是听过孔子的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分别写出来的,它不好以任何一位作者的名字命名,于是就取了“论语”做书名。同样道理,《论语》里边的每一个章节,也不便于以各自作者的名字来命名,于是就取了每一篇的头两个字来命名。第一章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所以,它的篇名就是“学而”。第二章开头的第一句是“子曰,为政以德”。所以,它的篇名就是“为政”。

    其它一些流传下的著作,如《诗经》《书经》《礼记》《春秋》都不是依据内容标的题,而是依据题材或体裁标的题。《诗经》分成风、雅、颂三个部分。但在这以下各篇,则不是依据地名、国名,就是依据国王名来标题的。直到秦朝,我们也还可以看到这种标题的风格。可是,《黄帝内经》已经大大超越这种风格了。
, 百拇医药
    第二、现有《黄帝内经》的用词非常“现代”,完全丧失了上古时期的语言习惯。

    稍微留意一点的读者不难发现,《黄帝内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从《史记》当中抄来的。

    我们比较一下(请读者注意红字部分):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黄帝内经》:“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假若《黄帝内经》是早于《史记》的作品,作者断不可能去抄比它晚出版的书。可见,《黄帝内经》必定后于《史记》。

    那么,现在流传的《黄帝内经》究竟晚于《史记》多少年呢?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汉语语言的历史比较来求证。
, http://www.100md.com
    熟悉汉语语言史的学者知道,战国时期的中国人在进行文书制作的时候,习惯于用单字名词,很少使用双字名词。比如,他们只会说“日”,偶尔也会说“阳”,但绝不会说“日头”或“太阳”。这种使用单字名词的习惯还体现在不把相关名词联用。“饮”和“食”作为单字名词使用,是东汉以前的语言习惯。东汉以后,才有人把它们联在一起说成“饮食”。像《黄帝内经》当中使用过的“毫毛”“风寒”“皮肤”“贵贱”“针灸”一类的用词,都不是汉朝以前的语言习惯。可是,整个《黄帝内经》使用单字表达的名词极少,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表达的名词,却多得不可胜数。

    此外,上古时代的帝王表达“我”,多用“朕”字,对应表达“你”则多用“戎”字,如果说话者的对象是自己的大臣,则多用“卿”字。可是,在《黄帝内经》中,我们不仅完全看不到这样的影子,而且作者还荒谬地把“余”字用在黄帝自称上了。这明显不符合上古时代的语言习惯。

    最后,《黄帝内经》的造句非常“现代化”。
, http://www.100md.com
    《黄帝内经》当中使用了“六六三十六”“九九八十一”“二十八宿”这样的表述。这些表述绝不可能早于东汉(公元后23年)。上古时代的人表达超过10的数字,中间习惯于加一个“有”字。如果连同单位词一起表达,则前后都得加上这个单位词。比如,表达“八十一”的习惯是“八十有一”;表达“123人”的习惯是“人一百有二十有三人”。此外,“二十八宿”是晋朝才有的说法。在晋朝以前,虽然已经有了与“二十八宿”相关的星座名称,但还没有归纳出“二十八宿”这个说法。更有甚者,像“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这一类的句子,都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少说也达到了唐朝的水平。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现在流行的《黄帝内经》中,《素问》的最后几篇特别长。其中,《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超过了23000字。单独一章,进行如此大篇幅的制作,在唐朝也不多见。

    有了这三大证据,我们就已经足够可以证明《黄帝内经》是一部继《史记》出版之后,经过后人多次伪造的冒牌货了。, http://www.100md.com(张功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