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2374153
为何一到中国标准就降低(社评)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8日 生命时报 2013.06.18
     6月初,一则关于“强生全球召回51次,中国48次被排除在外”的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强生,及其在华“双重标准”的关注。其实,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特殊对待”,国人早就见识过,但看到如此悬殊的数字差异,仍是让人心惊、愤慨。

    回顾自2005年以来,强生的数十次召回行动,每一次的中国例外,似乎都伴随着如出一辙的官方解释:问题产品与中国无关。而“无关”的原因,要么是问题批次产品未在华销售,要么就是产品符合中国国家标准。

    如果48次的例外都是因为第一种原因,或许没什么好说的;但事实上,在这48次中,却让人频频看到国内外的“双重标准”。就在一个多月以前,强生因生产机器失灵致药品主要成分浓度失控,在韩国召回所有儿童用“泰诺退烧止痛糖浆”;而遍布中国市场的同样药品,却和以往历次召回事件一样,未被理会。2011年12月,强生被勒令对注射剂楷莱实施召回并停用万珂,是近年来屈指可数的几次“不例外”。然而,这一行动也比国外晚了至少一年时间。

    对中国市场实施“区别对待”的跨国公司又岂止强生一家。2011年7月,雀巢婴儿食品在欧洲被曝含有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雀巢中国随即发表声明称,其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标准的要求;2011年4月,肯德基的全家桶与可乐杯在中国被查出可能含过量荧光增白剂,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要求,肯德基上海有限公司回复,荧光物质检测合格,符合中国国家标准;2010年7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曝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中含有玩具泥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石油成分“特丁基对苯二酚”,麦当劳则称,这两种物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

    “符合中国标准”,这区区六个字,几乎让人哑口无言。大企业产品一到中国就降低标准的行为的确应该谴责,但国标不能与国际接轨、监管缺乏力度的问题也不该被忽视。所谓入乡随俗,本着逐利目的的大企业,自然乐得能省则省。更让他们无所顾忌的是,尽管洋品牌也曾出现诸多质量问题,且售价较高,中国消费者仍对其趋之若鹜。因为在消费者看来,有了问题的洋品牌,还是比国产的稍微好些。

    打掉洋品牌的傲慢,更多的应该是从己做起,不给他们傲慢的机会。从相关部门来说,要健全和提高国标,严厉打击企业的不良行为;从国内企业来说,要努力修复人们对国产品牌的信任;从消费者来说,要懂得对有问题的洋品牌说“不”。唯有多管齐下,才能消除国际大企业对中国消费者的轻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类似强生召回独漏中国的事件,不再发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