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01287
高考后家长学生都需心理调适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日 现代报健报
    

    本报记者 刘颖艳

    采访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金焰

    新闻背景

    【四川20岁女孩因高考失意服毒自尽】

    近日四川20岁女孩因高考失意服毒自尽的新闻令人扼腕叹息。为了出人头地、回报父母,20岁的复读女孩预估绩后,选择了割腕、喝农药自尽。女孩在作业本上写道:爸、妈,我对不起你们……这一生你们的恩情我无法回报,只有我死了,你们才能轻松点……

    每年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们在惋惜花样生命逝去的同时,不得不感叹现实中高考的残酷。考生背负着父母、老师和自己本身的压力,同时,家长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对学生心理颇有研究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陕西新育心理培训学校金焰校长提醒说,家长与考生的心理相互影响,若家长心理状态良好或及时解决了自身的心理问题,会给孩子起榜样作用,使孩子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也利于帮助孩子平复心理波动,舒缓情绪。反之,则会强化孩子的应激反应,甚至使孩子患上身心疾病。

    家长与考生的心理 相互影响

    在成绩远高于预期的情况下,多数家长即使喜形于色、亢奋难眠,随后也能平抑过于兴奋的情绪,通常不会发生严重心理问题。在成绩等同或接近预期的情况下,家长大多会反应平和,如释重负。但是家长应避免过于放松,甚至放纵。完成高考任务,只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步,下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要及时将心思转移到工作、生活上外,还要为孩子离家后的“孤独”做些准备,为孩子的将来做些谋划。

    高考失利 考生和家长都有挫败感

    在成绩远低于预期的情况下,由于为孩子的高考付出了大量心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落空,多年的努力似乎付诸东流,其心理过程大致如下:最初几天为回避期,不相信事实,思维呈木僵状态,食欲不振,表情呆滞。

    当结果确认后,进入高警觉期,恨孩子不争气,恨自己未能将孩子培养成理想人才。情绪上敏感易怒、焦虑彷徨,常常罪己责人、夜不能寝。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打骂、奚落孩子或自残现象。当然,也有家长隐匿情绪,延期发作。

    当发展到抑郁期时,深深的挫败感使家长悲观失望、忧郁茫然、怨天尤人、寝食难安,有些人会出现躯体症状,诸多不适。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焰建议,在这过程中,若将心理反应调适得好,将逐步接纳自我和孩子,化解心理危机,恢复常态;若调适不好,就可能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更为严重的是,家长的不良情绪和言行会显著干扰孩子,加重孩子的心理问题。

    家长主动做好心理调适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焰建议,家长应积极面对问题,主动调适心理,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家长应事先学习些心理学知识,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技术,知道如何预防和应付自己或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设立客观的心理预期:应客观分析孩子的成绩排名、应试能力来设立合理的预期,以免因预期过高而导致挫败感。

    家长帮助孩子正确评价高考的作用:让孩子意识到高考是当代青年,尤其是大部分城市青年必须经历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应该敢于去面对和把握这种竞争。因为未来社会就是一个要不断接受竞争的社会。

    让孩子把高考看作是一次对自己多年的学习总结性的考试,是人生道路上又一次选择的机会,通过努力他或她可以得到去更高等级的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

    别对孩子无形加压:家长不要过分渲染高考结果对孩子前途和家庭的影响,不要反复强调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以免加重自身和孩子的心理压力。

    相信孩子能创造精彩的未来:上大学、上名牌大学只不过是把握住一次机会,而人生道路上还有很多机会等着去把握、去争取。只要你不放弃,总会得到机会的青睐。

    针对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自我调适:家长首先要镇定,并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现象,是可以调节好的。切记,不要将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以免造成悲剧。

    自觉焦虑不安、烦躁易怒时,可分散注意力,将精力转移到工作、家务上,听音乐、唱歌,外出活动,从而平息内心的躁动。当感觉自己出现自闭、抑郁、绝望时,要主动走出去,多与理性的亲友交流,以获取必要的理解和慰藉。

    最为要紧的是,应客观分析孩子的优势,为孩子的未来做些可行的规划。若家长能从规划中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想到孩子仍可以像很多人一样舒心工作和生活时,就容易消除因高考失误而导致的负面心理了。

    当家长察觉自己情绪经常失控、或心理障碍难以自愈时,应尽快向心理医生求助,切莫讳疾忌医,酿成大错。

    采访专家

    金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督导,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陕西新育心理培训学校校长。西安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师从美国西北大学黄维仁教授、台湾师范大学萧文教授学习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

    专业特长:擅长认知治疗方向、沙盘治疗、意象对话治疗、家庭治疗;各种焦虑症的心理治疗;亲子教育、婚姻情感咨询;团体内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