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药学版 > 临床药师
编号:12378642
应注意对药品包装内非药品的交代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3日 中国医药报 2013.07.03
应注意对药品包装内非药品的交代
应注意对药品包装内非药品的交代

     应注意对药品包装内非药品的交代

    上图为药品包装盒内的干燥剂。

    左图为水杯中不溶的干燥剂粉末。

    正确的用药交代是药师的基本技能之一,除了正确交代药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外,对于药品包装盒内非药品的交代,也是需要药师注意的一项内容。否则,有可能因为交代不到位,引起不必要的用药差错。笔者医院药剂科就曾遇到过类似问题。

    近日,医院临床药师接到产科病房的报告,一患者在用水兑健脾生血颗粒的时候,发现药品不能溶解,水杯内出现混浊并伴有一些紫红色的颗粒物,要求药师解释这个原因。临床科室遂按照相关规定停止该批号药品的发放,同时通知生产厂家一起查找原因。

    药师和生产厂家派来的调查员一起将收回来的同一包装盒内剩余的其他药品溶解在水中,均未出现反映的情况。与此同时,对其他服用过该药的患者进行调查,均没有发现同样的现象。药师查阅相关资料,也没有发现有过类似的报道。
, 百拇医药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反映的现象发生呢?该患者是一位来自山区的产妇,一直由其母亲照顾饮食起居。药师忽然想到,山区老年人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会不会因不识字,将药品包装盒内的干潮剂当作药品兑水了呢?药师经过试验终于发现原来就是这个原因。

    虽然,干燥剂包装袋上有“请勿服用”的警示语,但对于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和一些粗心的患者来说,仍然有可能出现这种错误。幸好该患者并没有服用干燥剂,没有造成伤害。

    虽然将药盒内的干燥剂当药品在临床极少见,但是笔者认为,药师发药时面对的是社会不同层次的各类人群,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提醒药师同行,在发药的时候,针对一些特殊群体进行用药交代时,要注意区别对待。对那些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的患者和家属,在进行用药交代的同时,请多一句“内有干潮剂,请勿服用”的简单提醒,避免因用药交代不当引起不必要的用药错误。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 (丁 政)
, 百拇医药
    

    应多用“现代药”一词

    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管理法》首次将“现代药”一词写入总则第三条: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现代药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将“现代药”写入《药品管理法》,说明我国的制药工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

    然而,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现代药”这一反映我国制药工业水平的名词没有得到充分使用。人们在口头交谈中或在医药院校的课堂中常可听到的是“西药”一词,在报纸、杂志、网络、文献,甚至书籍中常可看到的也是“西药”。
, http://www.100md.com
    西药与现代药属于同一类药品的称谓。但“西药”是我们国家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使用的名字,意思是指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药品,因为那时候我们国家没有能力生产这类药品的原料药,只有依靠从西方国家引进。解放后,我国的制药工业突飞猛进,到目前为止,已经具备了生产各类现代药原料药的能力,不仅做到了完全能够满足我国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而且还能出口。

    客观反映我国的制药业现状,依法应用药学名词,既是我们每个医药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每个医药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因此笔者建议,广大医药工作者,包括医药教育工作者、医药报刊编辑、医药网络编辑、医药图书出版编辑携起手来,高度重视对“现代药”这一名词的使用。 (张友干)

    

    应及时修订药品说明书
, http://www.100md.com
    抗菌药的给药间隔、频次是否合适,也是评价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保证抗菌药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在一定范围内其血药浓度愈高,杀菌活性愈强。因此使用时应减少用药频次,一次性给足药量(每日1次,重症感染者除外),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对于药品说明书上明确的用法用量,医生一般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由于该类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项仍然是一日多次给药,导致临床上有时难以统一意见。

    笔者所在医院按照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和学习,但仍有部分医生没有改变他们以往的用药习惯。临床药学室对医院2012年四季度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使用频次进行过专项调查,发现有36.67%的医生使用频次仍为一日两次,每次0.2克。在与医生进行交流和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时,临床药师对此提出了改变用法的建议。但有医生却提出,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用法用量为成人一次0.1~0.2克,一日两次,因此仍坚持按原方法使用(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医生还提出,如果需要更改,临床药师必须拿出详细的权威性资料。面对这种情况,临床药师难免感觉尴尬。
, 百拇医药
    直到2012年12月31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修订左氧氟沙星口服和注射剂说明书的通知”,对该药品的用法用量进行了修订: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常用剂量为0.25克或0.5克,缓慢滴注,每24小时静滴一次——使该药一日1次的使用方法有了与药品说明书同等地位的依据。拿着这份修订通知,临床药师在交流的时候就多了一份底气,医生也欣然接受,改变了过去的用药习惯。

    通过这件小事,笔者认为,在与医生组成治疗团队的时候,由于部分药品说明书不能及时修订,导致有些基层医生面对临床药师的用药建议还是采取不完全信任的态度。同时,基层临床药师承担了许多管理工作,比如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只有指导原则和理论依据,而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品说明书却不能及时修订,临床药师在与医生就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进行交流的时候,难免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因此,笔者希望有关部门与医药企业能加快相关药品说明书的修订,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也让临床药师的交流不再尴尬。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 (丁 政)
, http://www.100md.com
    

    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权

    我在做临床药师的过程中,有一点开始时没怎么注意,现在才发现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前我总是简单地认为,只要患者来到我们医院治病,我们就可以对患者的病历进行研究。而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美国医院对使用从患者的病历到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都有具体的规定。

    首先,患者来到医院,只有他/她入院治疗的那个科室的医护人员有权利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研究和管理。比如我在心内科值班,急诊来了一个有趣的病例,但是跟心内科完全没有关系,我就不能点开电脑查看这个急诊患者的病历。特别当患者是本院职工时,在医生打开他的病历之前还会有专门的提醒:“这是本院职工的病历,打开之前请三思,如果不是直接参与该患者的治疗,请不要打开病历。”
, http://www.100md.com
    另外,医务人员在公共场合也不能谈论和患者有关的情况,像走廊、电梯里都不能讨论。如果两名患者住在同一个房间里,遇到查房的时候,医务人员也会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隐私。比如,患者如果患有癌症、艾滋病等,一般医生不会把具体的病名说出来,而且讨论时的音量也会很小。有的患者如果不愿意让家属知道自己的病情,医务人员是不能随意透露信息的。当然,法律同时也规定,有的传染性疾病需要告知患者的伴侣,这样可以避免交叉传染。

    再有就是,如果需要用患者的病历来作为教学任务的时候,只能使用患者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而患者的其他信息,包括生日、住址等都是不能公布的。如果患者的相关资料被打印了出来,只能扔进专门收集患者信息的垃圾桶,而医院会每天派人专门处理。

    还有一方面需要注意,就是做临床研究时。一种研究是回顾型的,是往回看患者的病历,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对患者数据的存储和分析都首先需要通过学校人类研究委员会的审核,他们要确保该项研究不会对患者造成损害——这里所指的损害除了身体上的、精神上的,还包括对患者病历资料可能的危害,如丢失、公开等。所以,直接通过公共的邮箱传送患者的数据是不被允许的。学校一般有自己的数据存储系统,这样一来患者的数据就可以被存储在相对保密的服务器上。但是,就算学校提供了自己的服务器,上传患者的资料也是要先加密的。具体办法就是,使患者的名字对应一个代码,上传的资料里是没有患者的名字的,而代码表被另外单独保管。

    患者前来医院就诊,不论是在门诊就医还是住院,医务人员无疑将成为他们最为信赖的人。只有通过不停的提醒,让保护患者的隐私成为一种本能,才可以让患者更多地信赖医务工作者。 (廖思韫)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