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信息
编号:12373952
拍打肘窝净化血液 饭后拍手臂能养心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6日 生命时报 2013.08.16
饭后拍手臂能养心(经络养生)
夏打盹,按“醒脑穴”(经络养生)

     拍打肘窝净化血液(经络养生)

    血液黏稠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比例较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大大增加。

    除了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和药物外,中医刮痧的出痧、退痧过程也可以达到净化血液的保健作用。肘窝、膝窝部位是手足经脉的必经之路。肘关节和膝关节活动较为频繁,当血液中代谢产物过多,黏稠度增加时,经脉气血极易在此淤滞。间隔一段时间拍打此处,只要血液内代谢产物增多引起微循环障碍时,就会出痧。通过出痧的方式及时排除体内的代谢产物是最简便的净化血液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在肘窝或膝窝处涂上刮痧油,肘关节和膝关节的肌肉要放松,关节窝朝上;拍打者一手托住被拍打者的肘关节或膝关节,另一手五指并拢,手背微微拱起,用掌心垂直向下拍打肘窝或膝窝。拍打的力度应由轻渐重,两次拍打要有间歇。拍打出痧的多少因人而异,少量出痧即可,也可以拍打到没有新痧出现时为止。刚开始,可以每隔两周拍打一次,以后每3~6个月拍打一次即可。▲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首席刮痧专家 张秀勤)
, http://www.100md.com
    

    夏打盹,按“醒脑穴”(经络养生)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如何缓解这些症状,从昏昏欲睡恢复到神清气爽、思维敏捷的状态呢?其实人体有两个“醒脑穴”:太阳穴和风池穴。夏天犯困的时候用手指按揉这两个穴位,或把风油精涂在上面,有很好的醒脑效果。

    太阳穴在眉后凹陷处(如图1)。操作的时候可以用拇指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也可以用两手的中指按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的方向揉为补法,向耳的方向揉为泻法,次数为30~50次。太阳穴属于经外奇穴,本穴治疗的病证,多是阳实证,故临床上多用泻法,有消散郁热、醒脑明目的功效。用补法,则有壮筋补虚的效果。夏天犯困时,应该选用泻法。
, 百拇医药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如图2),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约与耳垂齐平,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有清脑、息风、聪耳、明目等功效,可用来治疗沉困、眩晕等证。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风池穴能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的状态,所以临床上治疗、预防脑梗塞,最常推荐的也是此穴。操作的时候可以用两手拇指按揉,每次30~50次,有酸胀感效果更佳。如果想省劲,也可用风油精涂抹本穴,效果立竿见影。若与太阳穴配合,效果更好。▲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博士后 蒋 可)

    

    饭后拍手臂能养心(经络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 刘长信 李多多
, http://www.100md.com
    医生经常告诫心脏病患者,吃饭别吃得太饱,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甚至导致心脏病发作。所以,吃完饭,除了养胃也要注意养心。

    人的身体有两条与心脏有关的经络,分别是心经和心包经。心主神明,心经和神智有关;心还主血脉,主要与心包经有关。中医认为,心包是心脏的护卫,能“替主挡邪”,凡是心血管方面的问题,要从心包经入手解决。心包经的走向是从心脏出发,经过腋窝,沿手臂内侧的正中线到达指尖,途中有天池、极泉、内关、劳宫等穴位。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和手腕内侧的内关穴,都是心脏急救穴。心绞痛或心梗发作时,弹拨极泉穴,有增加心脏供血的效果;按揉内关穴,也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人吃完饭以后,血液多往胃肠流动,目的是集中力量消化和吸收营养,这时心脏会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如果再吃得过饱过撑,心脏缺血就会更加明显。饭后半小时左右,如果适当地刺激心包经,可以增加心脏供血,有效地保护心脏。具体方法是,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 百拇医药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症状,这个方法,不但适用于患心脏病的老人,对所有老人来说都是很好的养生妙招。▲

    

    推拿按摩要讲方向(经络养生)

    顺时针揉腹通便 逆时针揉腹健脾

    推拿按摩能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淤,对内脏也有明显的调理作用,千百年来深受百姓喜爱。不过,有些人觉得按摩后效果不佳,甚至更加疲乏,可能是因为医师的手法有误,该用补法却用了泻法,就会造成以上后果。可见,推拿按摩也一定要辨证论治。

    推拿的手法有强有弱,“轻推、顺推皆为补”,即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能活跃脏腑的生理功能,为补法;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会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为泻法。针对具体的患者,手法轻重应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论,产生较强烈的酸麻胀痛感时为泻,感觉轻微时为补。手法的频率也与补泻有关,“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即频率低的为补法,频率快的为泻法。
, 百拇医药
    手法方向不同,疗效各异。《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右转泄。”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腹部按摩时,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顺时针方向按摩,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为补法。

    此外,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关系。清代《小儿推拿广意》中说:“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就是说按摩太阳穴时,向眼方向揉为补法,有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为补法;推脊柱穴从上至下,有清热的功效,为泻法。又如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自上向下直推为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用于治疗肠热便秘。

    总之,按摩的补泻与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手法的方向以及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殊性都有一定关系,操作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博士后 蒋 可)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