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信息
编号:12486857
崇医又躬行的历代君王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27日 北京晚报
崇医又躬行的历代君王

     纵观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有不少崇尚医学并身体力行付诸于实践的君王,甚至有些帝王本人就是医学家、药学家。

    炎帝神农氏尝百草

    远古时期,百姓中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寿命很短。《通鉴外记》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晋干宝《搜神记》有:“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味所主”;《史记补三皇本纪》也有“神农氏以姥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方书,即《味尝草木作方书》。这便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发端!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炎帝神农氏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

    黄帝与《黄帝内经》

    “五帝”之一黄帝,热心医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直至今天,凡从事中医工作的仍是言必称引《黄帝内经》之论。
, http://www.100md.com
    淮南王炼秋石

    西汉淮南王刘安,“博览群书”,“善医药”,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科学家,他最早炼制成中药“秋石”,为古代制药的雏形。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上有“淮南炼秋石”的记载。《本草纲目》上也提到“淮南子丹成,号曰秋石,言其色白质坚也”。到了唐代,炼丹盛行,提炼秋石大概也不例外,这在《道藏》和唐诗中都有反映,《道藏》的“大丹记”依托太素真人魏伯阳口诀云,“淮南王炼秋石,八月之节,金元正位也,缘其色白,故曰秋石。”

    简文帝撰写《劝医论》

    南北朝时简文帝(梁)萧纲,对医学精通,他在一次巡游途中,巡游路上的土地荒芜,疫病流行,黎民百姓缺医少药,许多巫医、庸医趁机招摇撞骗等所见所闻,令他痛心疾首。心想:何不写些劝医之论呢?于是,一篇名为《劝医论》的文章撰成了。在《劝医论》中,简文帝首先强调医学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开篇即说:“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号召天下为医者尽其医德医道,拯救苍生。
, 百拇医药
    宋太宗诏令编修《太平圣惠方》

    兴国三年(978),宋太宗诏命翰林医官院诸太医各献家传经验方,共得方万余首,加上太宗即位前亲自搜集的经验效方千余首。命翰林医官使王怀隐等“参对编类”。王怀隐等对众多区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归类,根据疾病证候划分为1670门,收方16834首,内容涉及五脏病证、内、外、骨伤、金创、胎产、妇、儿、丹药、食治、补益、计灸等。用药基本法则。理、法、方、药俱全。这部大型方书,编纂经历了14年时间,至淳化三年(992)才告完成。宋太宗亲自写序,题名为《太平圣惠方》。是年5月,朝廷将该书刻印出版,颁发全国,下诏各州设医博士掌管,宋太宗晚年还下诏创办了御药院,其职责是专门掌管帝王用药及保管国内外进献的珍贵药材,并且整理出了我国第一部宫廷内的成方制剂规范——《御药院方》,计11卷。

    宋真宗亲医臣子病

, 百拇医药     宋真宗受太宗的直接教导,也有一定的医术。当时龙兔阁直学士杜镐突得重病,宋真宗亲自“调药饮之”。高相国有疾后,他针对病情,亲自查阅《御药院方》,选“生犀丸”赐给高相国,以祛痰清目而进饮食。据《本草纲目·34卷·苏合香》记载:宋真宗曾因太尉王钦苦气弱多病,便面赐药酒一瓶,云“可以和气血,辟外邪”,令空腹饮之。王饮后“大觉宽健,次日称谢。”并且他还在朝上向大臣们详述该酒的制备方法,自此,“臣宦之家皆仿为之,遂此方盛于时。”

    宋徽宗亲撰《圣济经》

    宋徽宗赵佶治国无方,却是个颇有建树的良医。他继位后,曾颁布圣旨各州县广泛设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医疗保健和慈善机构,并设“修合药所”这一医药管理部门(后改为惠民局);后又命人编著、颁行了本草范本《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及国家药局方《和剂局方》等大型方药经书。1117年他亲自主持,集宋以前中医药文化之大成,历时18年,完成了旷世巨著《圣济总录》,后又亲撰《圣济经》一书。
, 百拇医药
    明周定王编写《普济方》

    明周定王朱橚,平生喜欢医药,公元1406年收集编写了《普济方》。此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载医方达61739首。除了收录明以前各家方书以外,还收集其他方面的材料,如传记、杂志等。《普济方》一书在当时是十分珍贵。后来《普济方》原来的刻本已经散失。他还亲著或参编了《周府袖珍方》、《救荒本草》等书。特别是《救荒本草》,将民间可供食用的各种草木逐个描图,记明出产环境、外貌、性味及食用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

    康熙“远程会诊”治顽疾

    康熙皇帝勤学不倦,通达医理,熟悉药性。他对患病重臣十分关心,甚至针对病情亲医赐药,大学士李光地身患毒疮,连走路、坐起来都很困难。康熙给他开出处方,赐他坐汤疗疾,过了一阵子,就能蹒跚上朝了。这样坚持坐了几个疗程,等第二年春天,康熙又让他再坐一个疗程。没多久,李光地的毒疮基本上痊愈了。康熙四十九年,曹寅疾病不断,初因偶感风寒,误服人参,出现头痛、头晕、口干舌燥现象。后又皮肤瘙痒,以致茶饭不思、彻夜难眠,不得不卧床养病。康熙虽然不可能给远在江南的曹寅把脉诊病,但他对曹寅的病情却了如指掌,不断“远程会诊”命他服用生地汤,并以地黄丸调理善后,使疾病逐渐痊愈。此后,曹寅自觉精力日渐充沛,健康状况大大超过从前。后又建议:“土茯苓可以代茶,常吃亦好。”曹寅遵旨照办,果然皮肤病未再复发。插图 冯晨清 H126, http://www.100md.com(杜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