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透视
编号:12469776
心灵需要营养素 八成人有选择恐惧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0日 生命时报
八成人选择恐惧(心灵探索)
心灵也需要“营养素”(心灵探索)

    心灵也需要“营养素”(心灵探索)

    专注、内省、玩耍、发呆、睡眠等

    心理学家小传

    丹尼尔·西格尔,美国积极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教授、正念觉知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维持身体健康需要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等营养素,保持心理健康也需每日摄入7种“营养素”,才能让人在浮躁、攀比、勾心斗角等不良风气下整合正能量。

    1.专注: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任务时,就像给大脑补充蛋白质,让每一个神经元都深度连接,锻炼思维能力和敏锐度等,更容易体验价值感。美国佐治亚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克尼斯说,当专注于瞬间体验时,自我意识没那么强,不好的评价、别人的嘲笑、情绪的起伏就难以影响心情了。
, 百拇医药
    2.内省:脂类。脂类主要给身体供应能量,内省就是对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检查,把注意力集中在感知、印象、情绪和思想上,有助于更好地整合思维,去粗取精,为以后的工作注入能量。

    3.健身: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还与抗凝血、免疫等功能有关。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做有氧运动,能强健大脑,改善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免疫力”。但英国班戈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健身前所做的工作让心理压力过大,那么锻炼会让人更疲惫。此时不妨静坐冥想或做做瑜伽,能让心情很快静下来。

    4.玩耍: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有机物,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像孩子一样,允许自己随意、有创造性、像玩耍一样地享受新奇体验,不为那些不值得担心的事情忧虑,就像补充了维生素,让内心更有活力。

    5.联系: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虽不能被消化,却可以增强消化功能,快速排泄胆固醇和有毒物质。与朋友、老同学、亲人相聚就像摄入膳食纤维,满心烦恼瞬间消散。让心与大自然在一起,感受鸟鸣声、花香味,净化心灵,改善心情。
, 百拇医药
    6.发呆: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小,却可以维持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功能。在工作间歇或休息日发发呆,比如坐车时盯着外面的行人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或看书看到一半突然回过神来,但刚才那几页说了什么却一点也想不起来,无需太久,却能帮助放松精神。

    7.睡眠:水。水是每个生命都必需的元素,却被大多数人忽视。睡眠也一样,大家宁愿花更多的时间来计划假期的娱乐活动,也不去思考怎样创造一个理想的睡眠环境。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心健康。花点时间合理安排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你人生1/3的时间变得质量更高,能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教授 丹尼尔·西格尔)

    

, 百拇医药     爱看恐怖片是什么心态(心灵探索)

    释放平日压力 让人更有魅力

    恐惧是一种消极情感,生活中不少年轻人喜欢看恐怖片,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其实,恐怖片对人的心理是有好处的。

    首先,看恐怖片时,人们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到剧情中,暂时忘记日常生活中的烦恼。紧张过后,精神和身体上会迎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放松感,有助于释放压力。其次,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攻击本能和死亡本能,有毁灭一切、获得真正安详的冲动,比如有人站在高处会有跳下去的冲动。美国范德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萨尔德据此提出,人类有一种追寻恐惧感的特殊心态,恐怖片便满足了这一心理。再次,活着与死亡是人类的一大困惑,没人能讲清楚死亡是什么滋味,恐怖片恰恰可以用反常的表现手法映射出人的潜意识,解答人们的心理困惑。最后,美国心理学家齐尔曼发现,看恐怖片时越害怕的女性,越受到男性的喜爱;而反应越平静的男性,越受女性的欢迎。因此,恐怖片能激发性别特质,使自己更有魅力。
, 百拇医药
    偶尔看看恐怖片调剂生活无可厚非。但恐怖片的道具大都选自日常用品,比如录像带、电话、头发、镜子、电梯、水龙头等。从电影回到现实,在家中、单位看到这些东西,很容易唤起对恐怖剧情的联想,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自己吓自己,甚至影响生活,因此不建议长期观看。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模仿能力强,对剧中的暴力行为缺乏判别力,可能在生活中模仿;老人和儿童最易受消极心理暗示;孕妇情绪波动过大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这些人群绝对不能看恐怖片。▲ (广东省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八成人选择恐惧(心灵探索)

, 百拇医药     小到挑洗发水 大到选人生路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人每天要做70个选择。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选择僵局”,小到洗发水选去屑的还是柔顺的,大到毕业生决定考研还是找工作、白领选择生孩子还是升职……不少人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好不容易做出选择,到头来却后悔,下次选择更纠结。更有甚者感觉脑袋里有不同的思想在打架,内心痛苦。

    关于“选择恐惧”,国内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有过这种现象,半数人身边有害怕选择的人。关于“选择恐惧”的原因,五成人认为是完美主义作怪,42%的人认为这类人易受影响,还有人认为其源于担心承担责任、心智不健全等。更有人笑称,“选择恐惧”就是因为穷,但实际上,追求完美、性格内向、缺乏独立意识的人即使有钱,也容易害怕选择。深层心理原因大致有下面3点。

    1.过于追求完美。有人凡事求完美,赋予所选事物太多意义,甚至有些强迫,无法轻易做抉择。
, 百拇医药
    2.选错路形成心理创伤。有人曾在重大事务上选择失误,比如选错专业、工作等,在人生某阶段举步维艰,会影响今后的选择。

    3.独立意识差,害怕担责任。包办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长大后往往不敢轻易做决定。简单粗暴型父母可能会教育出害怕承担责任的孩子。

    此外,可选东西太多是选择恐惧的客观因素。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两组顾客分别品尝6款和24款果酱,结果前者有30%买了果酱,后者仅有3%决定购买。

    有句外国谚语说,有选择权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敢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是成熟的标志。因此,面对选择,与其纠结,不如行使好自己的权利。选择并不难,人生许多事也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心理舒服,就大胆去做。实在拿不准主意,可采取“自问自答”的心理自疗技术,如“为什么选择不升职,因为要陪家人”,有助于拆掉思维里的墙。心理学研究发现,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适合的,不妨相信直觉,由心来选择。

    家长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当参谋,决定权给孩子,让他们从小对自己负责。如高考报志愿,家长可提供院校资料,加以分析,最终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定。▲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 许建阳)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