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访谈
编号:12459701
“整治”下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9日 医药经济报
困难的平衡术,MDR时代的判断
    [特邀专家] 曾勉(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ICU主任、中山一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组长)

    抗菌药物滥用导致耐药菌产生,耐药菌不断出现进一步延缓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未来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

    在全球范围,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杆菌属等6类细菌已经出现多重耐药(MDR)、泛耐药,甚至全耐药,成为导致患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此,在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引发风波后,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定为“抵御耐药性”。也在那一年,中国卫生部全面启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

    自此之后,对国内医疗机构的医生来说,增加了一项必需的任务:把握抗菌药物治好病人和控制指标的平衡。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MICU主任、中山一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组长曾勉教授坦言,平衡治愈患者与控制抗菌药物指标,需要从医院整体层面着手,多科室共同携手,方能应对。

    困难的平衡术

    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在不少医师、药学人士看来,2012年以卫生部令形式出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其实就是应对本地区耐药菌出现的一招妙棋。

    “各地医院分别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可以避免因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品种过于集中引发细菌耐药问题。”曾勉也表示,由于不同地区细菌耐药性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