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家庭教育
编号:12469489
凡事代劳孩子难成长 什么扼杀孩子想象力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25日 生命时报
凡事代劳,孩子难成长(培养下一代)
这样教育孩子不是爱(培养下一代)

     什么扼杀孩子想象力(培养下一代)

    过早背诗识字、打消离奇想法……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是创造美好卓越人生的原动力。缺乏想象力,人的一生将被桎梏在现实与功利的狭小空间内。尤其孩子,想象力与生俱来,如果父母常在有意无意中向孩子传达成人式思维,用抽象概念和程式化思维扼杀孩子的想象力,那他们将失去很多创造神话的机会。

    替孩子做事。想象力不是“想入非非”,而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创造。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做事慢就一味代劳,会让他们失去许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知道,孩子在做事过程中,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反复实践,这些经验会为发挥想象力和创意提供不竭的源泉。

    阻止孩子探索。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宝贵,可出于各种原因,父母常常不能接受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种种要求:用水果刀自己削苹果、把整卷纸都泡在水盆里、用床单在客厅搭个帐篷……如果孩子要求的每件事都被父母拒绝,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那些新奇的想法和对事物的好奇。
, 百拇医药
    纠正孩子的离奇想法。孩子早期的想象具有夸大性,因为他们还不能分清想象的事物与现实之中事物的界限。比如,孩子有可能想买一个比房子还大的汽车,想登着梯子爬到月亮上,面对这些离奇想法,有的父母会纠正甚至喝止。其实这时候,父母不妨跟孩子一起想象,来个“头脑风暴”,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

    给孩子提供标准答案。孩子到了提问的敏感期,总把“为什么”挂在嘴边。父母为了正确回答孩子的提问,恨不得翻遍所有的百科全书。其实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都可以有很多种答案,父母可以试着问问孩子的想法,或者跟他一起去找找答案。现成的答案会束缚孩子的头脑,让他失去思考的动力。

    制止孩子特立独行。非要戴着小仙子的翅膀去幼儿园,每时每刻甚至睡觉都要戴着超人眼罩……孩子怪异的装饰和举动,常常招来父母的反对。其实,这并不代表孩子沉溺于虚幻的世界无法自拔,只是他们还没玩够。父母以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求孩子,可能会压抑他们,影响个性的释放和发展。
, 百拇医药
    害怕孩子受挫。当孩子想把想象付诸实践时,还要有自我激励、走出困境的抗挫力。挫败体验对孩子非常有益。孩子有好的想法,就要鼓励他试试,如果因为怕孩子失败而阻止,那纵然他有奇思妙想,也只是纸上谈兵。如此下去,他的想法只会越来越偏离实际。

    过早智力开发。丰富的表象是想象发展的基础。父母应尽可能让孩子接受丰富、生动、形象的刺激,并为其创造一个开放和多元的活动和感知空间,让他们尽量多地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形成丰富的表象。而许多早期智力开发活动,如背诗、认字、画简笔画等模仿形式,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严重阻碍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教研室主任 赵红梅)

    

    虎妈容易养出胖孩子(培养下一代)
, 百拇医药
    加拿大最新研究显示

    美国“时代”网站3月19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虎妈狼爸”专断式家教会大大增加孩子患肥胖症的危险。

    新研究中,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后丽莎·卡基纳米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37577名11岁以下加拿大儿童的相关数据。这些信息包括: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投入情况、多久与孩子谈论一次有关其行为表现问题的话题以及为孩子设定健康行为准则等。研究人员还对参试孩子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当孩子行为有错时,父母反应如何;当孩子做了好事时,父母表扬力度如何等。

    根据调查情况,卡基纳米博士及其同事将亲子关系分为4类,并详细观察了其中两类:一类是权威式教育(父母给孩子制定严格家规,并向孩子说明理由,如果违反,父母也可理解)。二类是专断式教育(“虎妈狼爸”型,父母设定严格家规,但与孩子没商量也没解释)。另外两类则完全相反(父母不设定严格家规,对孩子没要求,也很少让孩子自律)。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虎妈狼爸”专断式家教会导致孩子在2~5岁肥胖几率增加30%,使孩子在6~11岁时发生肥胖的几率高出37%。
, 百拇医药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友发(音译)博士表示,该研究表明,父母情绪宣泄、惩罚、教育压力等因素都会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及饮食习惯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肥胖几率。这些应引起父母们注意。▲ (陈希)

    

    凡事代劳,孩子难成长(培养下一代)

    最近,朋友一脸愁色地问我:“我孩子今年刚上初中,这才没几天,我就替他去学校送了3次书包。这么大了还不让我少操点心,这以后咋办啊?”我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说孩子没有责任心,很难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总等着父母去帮忙。然而,父母们却没想想,孩子是怎样变成这样的。
, 百拇医药
    中国的家长喜欢包办,从小就替孩子筹办好一切,从找好衣服放在床头,到做好早饭喊孩子起床,再到帮孩子收拾书包,送孩子上学……原因多半是孩子小,怕“累”着他,担心“伤”了他。可这些事情本是孩子该做的,父母全然不顾地一手揽过来,刚开始时,孩子还会“反抗”,还会对父母的“干涉”表示不满。然而孩子慢慢发现,有父母替自己收拾书包、计划时间、准备衣食,自己啥也不用操心,其实也挺好的,于是干脆就懒得想、懒得做了。更重要的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父母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替他解围。就这样,在“爱”的庇护下,孩子原有的热情、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被削弱了,责任也悄悄地发生了转移。孩子不再认为这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事,责任意识也减弱了。

    因此,我建议家长要马上停止自己的“替代”行为。比如小刘,应该让孩子自己回家拿书包,哪怕孩子不高兴也不要心软。每天晚上要求孩子整理好书包再睡觉,养成有责任心的好习惯。可以说,父母感觉越轻松,孩子的成长就越好。如果家长在养育孩子上感到劳累,那多半是教育思想和行为出了问题,喜欢越俎代庖。因此,家长在教育中,不妨让孩子走在前面,自己发现他的路,享受成长的乐趣。家长则要在后面跟随孩子,只有当孩子确实需要帮助时,才走过去,帮他一把。▲ (广东省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 百拇医药
    

    太严厉,孩子会自卑冷漠(培养下一代)

    父母之爱,各不相同:有些对孩子溺爱,有些则对孩子严格要求,采用威严高压式的管教。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习系主任马丽庄教授表示,很多家庭教育问题,如果能从不同成员个体的角度来看,就会容易理解许多。“爱之深,责之切。家长管教孩子,认为是爱的表达,用意是好的。但他并未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马丽庄说。父母不愿放手的原因有许多,大都与其自身的经历有关。例如,曾流产的母亲,可能会对孩子更百般呵护;本身是孤儿的家长,很容易过于关注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重历自己的痛苦。“这些爱,经过错误的表达,就会变身为控制,”就像被上了架的盆栽,在设计好的生长路线中扭曲了本性。
, 百拇医药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很可能导致孩子心理问题。高压之下,孩子可能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的情绪,产生恐惧、焦虑或残忍的心理,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另一方面,过度溺爱,孩子很容易过度依赖父母,对适应集体生活、社会形成障碍。

    作为家庭治疗专家,马丽庄认为,父母之爱不能只有单纯的感情,一切还是要从认识孩子出发。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自己的附属物。在此基础上,还要将自己的期待和孩子的喜好分开。“父母不应将自己的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若固执于自己的角度,家长反而看不到孩子的才能,也没办法正确认识孩子真正的才能。”马丽庄说。

    除了理解,和孩子沟通以外,马丽庄还认为,家长也需要更多理解。在评论家长前,应将管教方式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下理解。例如,父母要求孩子每晚10点前回家,乍看可能霸道了些,但如果家附近治安不太好,就能理解父母的担心。另外,“内地独生子女一代,在父母、老一辈家长的溺爱中长大,自己也缺少管教。”▲ (陈 风)
, 百拇医药
    

    这样教育孩子不是爱(培养下一代)

    一哭闹就满足 日记本随便看 家务活不让做

    做父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一种职业,因为不仅要心甘情愿地全身心付出,而且即使做得费力、不开心了,也不能辞职不干。做父母还是个技术活,即使兢兢业业,仍然有可能事与愿违,比如以下的八个教育误区就是中国父母很难全部避免的。

    1.为保全面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公众场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父母迫于颜面只好乖乖“就范”,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这关系到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父母权威的树立。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方面要打定主意,教育孩子远比面子重要,即使众目睽睽,不该满足的要求决不可轻易松口;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新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 百拇医药
    2.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中国父母虽然疼孩子,但经常把孩子看作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间想进就进,日记抽屉也是公然“检查”。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具有隐私权的公民,受法律保护。如果不想孩子长大后到处吃亏,那么从小就要开始保护孩子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权益。

    3.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不仅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还把他们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最后机会。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会让孩子错失成为他们自己的机会。其实,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而不是孩子为父母的理想负责,这才是符合进化论、适应社会发展的。不管在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就是成功,拼儿子并不是真英雄。

    4.成绩代表一切。当今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不得不靠成绩来竞争。不过,考试不是唯一重要的,它只能考察知识的掌握,不能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所以,在督促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
, http://www.100md.com
    5.早起就是好,睡觉就是懒惰。现在未成年人学习任务重,睡眠普遍不足,对身体和智力发展都有影响,可有的父母还担心孩子贪睡。为了追求“闻鸡起舞”而催孩子早起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孩子无法跟古人一样“日落而息”,于是早起就成了疲劳战。

    6.孩子就应该专心读书,不用分心做家务。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放松学习中紧张的神经,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加深亲子关系。

    7.只要学习好,缺乏幽默感和情趣是无所谓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伴随孩子一辈子,而活泼幽默的性格能让孩子一生好人缘,不管逆境顺境都能快乐生活。

    8.撒娇是不合理要求的借口。很多父母把孩子的示爱或撒娇看成是“提要求”的信号,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情感内敛的文化使然,另一方面是父母把成人世界的物质化套到了孩子身上。其实,根据心理学的期待效应,多正面看待孩子,他们会回馈给你惊喜。▲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赵忠心)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