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2469743
“直肠子”为啥招人烦(心理问答)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3日 生命时报
怎样摆脱强迫症(心理问答)

     “直肠子”为啥招人烦(心理问答)

    北京读者章先生问:我是个直肠子,与人相处总会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人的缺点,还有点口无遮拦。最近,大家渐渐开始疏远我。为什么坦率地说出别人的缺点反而令人讨厌呢?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答:为人直率是一种真诚的表现,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性格直率有好的一面,也有弊端。直肠子的人有话直说,但往往会祸从口出,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令人尴尬,下不来台。俗话说忠言逆耳,也许你并非有意,却会引起他人的误解。你可以不喜欢对方或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与人相处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要给对方话语权。而且,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存在个性差异,即使对方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其中总有可爱、可敬之处,要学会理解。

    给对方提意见,要因人而异,想一想到底值不值得说。如果关系一般或比较生疏,应把握分寸,不妨别明说。一个肢体语言、一个眼神,足以表达你的情绪。让对方去感受,去领悟,正所谓“无声胜有声”。如果是很好的朋友则一般可以直说,正是因为真诚和理解才让你们彼此成为铁哥们。当然,如果好朋友在气头上,直言不讳也不合适。总之,要学会做一个聪明的人,少说话,多观察,才能避免误会。▲
, http://www.100md.com
    

    为啥有人特别怕挤(心理问答)

    河北读者乔女士问:我平时很怕去人多、拥挤的地方,比如商场、地铁。只要身边有人跟我靠得太近,哪怕没有身体接触,我都会心里不舒服,心慌、胸闷。请问这是病吗?我该怎么办?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测评部主任肖震宇答: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人们的心理安全距离一般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其中人与人之间保持的最短距离为亲密距离,一般是在15~45厘米,人们会像保护自己的财产一样保护着这个区域。身处人多拥挤的地方,心理“安全距离”被打破,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
, 百拇医药
    建议有类似症状的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排解人多造成的焦虑、恐惧感。第一,采取逐步脱敏法。可在亲友的陪同下,从人少的地方逐步向人多的地方接近。产生紧张情绪时,进行深呼吸,并想像美好轻松的情景。反复训练就能克服这种心理问题。第二,找到潜在的心理创伤。很多人怕挤可能是过去留下了心理阴影,如曾在公共场所摔倒,被人围观、嘲笑;或是小时候父母经常不在家,让内心深处既希望身边有人陪伴,但人一多又害怕,形成了矛盾心理。此时,可主动到心理诊所,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开导,改变认识,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早年的创伤被疗愈之后,患者对人群的恐惧感也会得到缓解。▲

    

    有人为啥爱自说自话(心理问答)
, http://www.100md.com
    广西桂林读者孟先生问:我儿子最近经常一边走路,一边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问他说什么,他总回答“没什么”。这孩子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小雷答:精神障碍中确实有一个症状是毫无缘由地自言自语或自笑,伴随自控力下降、语速增快、出现幻觉,并且不承认自言自语过。但有些正常人也爱自言自语,往往是一种个人自我交流、思考的过程。人在儿童期会依靠内部语言思考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常通过“自问自答”方式进行。有些成年人因成长过程中对外沟通不足、语言转换发展受阻,会延续儿时自问自答的心理模式。在安全、私密的环境里,这一模式容易外化,也就是发出声音。

    这位读者的儿子有可能是在学校、家庭中遇到挫折,心中有不安全感,于是通过自言自语澄清内心的矛盾冲突,把问题摆到意识层面来。在说给自己听的过程中,各种错误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会更清晰,不满、悲伤等负面情绪也得到发泄。家长此时要耐心沟通,找出问题根源。孩子要试着跟朋友、父母商量,代替自言自语,恢复心理平衡。同时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向更多人敞开心扉。▲
, 百拇医药
    

    怎样摆脱强迫症(心理问答)

    北京读者小付问:我是初二学生,有些追求完美,总被小事困扰。比如总觉得裤子拉链没拉好,不断检查;桌子有点脏就总想擦,学习也分了神。我也试着强迫自己不去想、不去做,可过得更累了。我该怎么办?

    广东汕头爱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高级督导马健文答:这一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强迫行为”,特点是反复做没有必要的事情,包括反复检查、反复擦洗、反复计数及仪式性动作等。内心的痛苦感受是行为与思维恶性循环的结果。思维上总对自己做过的事感觉不踏实,需要通过行为上的反复检查来确认;对自己出现的不必要行为又感到自责,导致思维上的负担。

    事实上,这些行为并不一定会左右我们的生活,也不影响做该做的事情,反而是对行为的不安和对抗会造成痛苦。试着接受,不过分在意这些行为,可减少内心的痛苦,降低行为对心情的影响。坚持每天适量运动对改善强迫症状有帮助。如果严重影响生活,自己难以调整,可寻求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