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2469725
沉迷文玩可能是虚荣 不是所有心灵鸡汤都营养 等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7日 生命时报
沉迷文玩可能是虚荣(心理医生手记)
沉迷文玩可能是虚荣(心理医生手记)
沉迷文玩可能是虚荣(心理医生手记)

     沉迷文玩可能是虚荣(心理医生手记)

    近年来,收藏热逐渐升温,玩手串、核桃、紫砂壶等文玩的大有人在。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把紫砂壶,看底款好像是清代制壶大师的作品。尽管觉得不可能那么幸运,但我还是付了钱。随后的一天里,我非常期待,甚至有点心神不宁。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养成的自我觉察力告诉我,我的内心被贪念控制了,才引起情绪的波澜。如此一想,内心的期待与不安才停下来。这也引起我的思考:作为商品,文玩有其特殊性,精品传世量很少,缺乏市场参照,喜欢的人愿意花大价钱收购。这种信息不对称使爱好者们有以小搏大的心态,行话叫“捡漏”。这种心态与赌博类似,在人贪婪本性的驱使下极易成瘾。

    美国心理学会将成瘾定义为冲动控制的行为失调,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造成愉悦感,使人逐渐失去自控力的过程。玩文玩也有类似的机制:先是贪欲的启动,追求“捡漏”时的兴奋感,博得周围人的赞美;然后是翻本的执念,花钱买到一般的东西,越想越不值,总想投入更多把输的赢回来;最后产生心理危机:投入越多,情绪越低落,最终失去理智,孤注一掷。
, http://www.100md.com
    文玩“成瘾”受下面3种心态驱使:1.逃避:沉浸在收藏中,逃避现实烦恼。2.虚荣:与周围人病态对比,觉得自己的东西不该被比下去,所以不断追求稀奇的藏品。3.占有欲:许多藏友追求对美的古物的占有,有时就像谈恋爱一样。国内著名收藏家张锐说:“艺术的购藏过程有点像吸食毒品上瘾的人,就好像不买到它,干什么事情都不愉快,这大概是人的一种占有欲吧。”

    其实,只要端正心态,收藏文玩就是一件陶冶情操、增长学识的好事。首先要以欣赏的心态买藏品,心里觉得值或喜欢才买,切忌以小搏大的心态。其次,人只有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有娱乐的需要。因此,文玩的本质还是玩物,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和心理需求。若因此省吃俭用,甚至与家人反目,降低原来的生活质量,那就是缘木求鱼了。再次要先学后买,多看少买。可通过看展览、看书增长眼力,买一件精品,盛过拥有100件普品。最后,反复买到赝品的人需要在生活中找到目标。家人的原谅与关怀很重要,忘记过去,才能拥抱未来。

    收藏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情趣,更该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希望更多朋友能在欣赏前人的艺术造诣中获得一种更谦卑、平和的心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养神、逸心。▲ (广东省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 百拇医药
    

    借酒浇愁愁更愁(心理医生手记)

    多项研究证实,常借喝酒排解的人更易患抑郁症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酒文化盛行的国家。古人云,一醉解千愁;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喝酒到底能否解愁呢?

    古人说的“愁”其实是抑郁症,患者早期多遭遇消极事件,自己难以解决。其中一些人会借酒浇愁,长此以往会产生酒精依赖。研究表明,经常借酒浇愁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北京某医院对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占29.6%,其中酒精依赖者占3.7%。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携带一种对酒精和抑郁症都较为敏感的染色体的人,酗酒和患抑郁的几率一样高,而且其中不少抑郁症患者会借酒消愁。还有多项研究表明,酗酒会增加抑郁症复发的风险,降低痊愈的可能性,让饮酒者10年后抑郁症状缓解的可能性从2.3%降低到1.2%。酒精还会降低抗抑郁药的疗效,并引起病情恶化。所以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在心理学上是有道理的。
, http://www.100md.com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发现,由于男性不像女性那样愿意表达,因此比女性更容易借酒浇愁,也更容易养成酗酒的习惯,更易患抑郁症。所以,长期心情压抑的人,尤其是男性,切不可借酒浇愁,而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开展心理治疗。如果抑郁症和酗酒兼而有之,则应首先停止饮酒,并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同时服用抗抑郁药来缓解症状,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卞清涛 ●杨旭)

    

    扔东西的智慧(心理医生手记)

    一天上班,我发现电脑的“工作”分区满了。打开一看,里面80%都是平时工作储存的资料,但大部分都很久没用上了。我很纠结:删了的话,好不容易收集的,很可惜;不删的话,占硬盘空间,放不进其他资料。
, 百拇医药
    纠结中,我突然想到,这多像我和我的朋友们对待旧衣服的心态:丢掉可惜,放在那里又占地方,而且多半不会再穿。

    许多人都有不舍得扔东西的习惯,比如旧衣服、资料、聊天记录、日记本等等。这首先反映了人类对安全感的需求,尤其是经历过物资匮乏时期的老人,因为他们总想着,现在不用,以后要用的话怎么办。其次,不舍得扔东西的人多半谨慎、重细节,但往往不会创新,不懂分享。最后,很多旧东西寄托了一份美好的感情,令个性优柔寡断的人不舍得丢弃。

    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遗忘是人类最大的智慧,能解放执行其他任务的脑力。而扔掉低价值的东西与遗忘类似,也是一种智慧。删除电脑里许久不用的资料,留下空间给更新的数据;扔掉3年没穿过的衣服,享受买下自己喜爱的新衣服的喜悦;扔掉记载高中时那段失败恋情的日记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或未来的感情上。要记住,物尽其用才是最大的珍惜。可以每个月选一天作为“整理日”,把那些用不到又没有特殊意义的杂物找出来,告诉自己必须清理掉其中的3样。这样,慢慢就可以腾出新的空间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小雷)
, http://www.100md.com
    

    不是所有心灵鸡汤都营养(心理医生手记)

    最近,网上兴起一股批判“心灵鸡汤”的热潮。有人说,“心灵鸡汤”是一味“麻醉剂”,只能麻痹精神,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我的一位来访者因乱花钱跟丈夫争吵。她说:“网上很多心灵导师都用优美的文字告诉我,舍得花钱的女人才幸福。”我问她:“那你告诉我,导师的观点为什么是对的?”她顿时愣了。其实,金钱观是价值观的一部分,而价值观的冲突从来就没有对错之分。解决这类冲突,只能靠尊重彼此的价值观来解决。

    现在,网络上有不少拿“鸡精”兑水做出的“鸡汤”,比如“年轻时不要攒钱,要在最美的年华发出最亮的光彩”之类的文章,的确害人不浅。有用的“心灵鸡汤”一定不是指导“你应该怎样生活”的,而是通过一个简短又深刻的故事,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收获心灵的力量。这样一道“鸡汤”才是用真材实料,老火慢炖出来的。这与认知治疗有些类似,咨询师不是对来访者进行说教,而是引导他们思考。

    所以,遇到那种给出一个结论,然后用一堆结论来说理的“鸡汤”,一定要多长个心眼,不要盲目跟从。任何“鸡汤”都只是工具,读“鸡汤”的人要有良好的思辨能力,懂得全面看待问题和脚踏实地地生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小雷)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