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3978
胆囊息肉大多不可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8日 生命时报
     小于1厘米的,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

    “你的胆囊里有个息肉......”如果在体检时听到医生这么说,你马上就会担心,它会不会变大、是否可能癌变?

    事实上,胆囊息肉是生长在胆囊黏膜上的一个赘生物,好比皮肤上长的“瘊子”。大多数胆囊息肉既没有症状也不会影响胆囊功能,发生癌变的几率也很小,85%是通过例行体检中超声发现的。按性质分类,胆囊息肉主要有以下三类。

    1.胆固醇性息肉(占50%)。又称为假性息肉。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道。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厘米以内,多发,位于胆囊体部。如果胆囊功能良好,可以每3~6个月定期复查B超,观察其大小变化。如果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或者短期内增大明显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2.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40%)。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检测,必要时加做增强CT检测。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大于1厘米,单发,多位于胆囊颈部,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假性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可以观察;而真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建议将胆囊切除,这样就可以减少胆囊癌的发生。由于影像检查有时无法确认胆囊息肉类型,因此胆囊的大小就成为指导治疗的主要依据。

    对于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以不做任何治疗,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以监测胆囊息肉大小的动态变化。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对于接近或者超过1厘米的息肉,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http://www.100md.com(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普外二科主任 许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