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0818
国人用药常识匮乏 “病毒灵”事件引发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4日 中国妇女报
     近日,西安两所幼儿园长期违规给小儿服用处方药“病毒灵”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学校、幼儿园集体用药安全性的忧虑。从2008年至今,被媒体曝光的西安市枫韵幼儿园除了“病毒灵”外,还采购过泰诺林、红霉素片和板蓝根颗粒等药物。据两所幼儿园负责人交代,给幼儿服用这些药物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提高幼儿出勤率,进而提高幼儿园的收入。据幼儿家长反映,不少幼儿服药后出现“心肌酶偏高”、腹痛、腿疼、皮肤起疹瘙痒、便秘、食欲不振、肛门痒等症状,还有幼女出现黑眼圈和下体有分泌物等现象,怀疑与用药有关。该事件被曝光后不久,吉林省吉林市高新区芳林幼儿园、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馨港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也涉嫌违规给幼儿服用“病毒灵”的行为相续浮出水面。那么还有没有更多的幼儿教育服务机构采用这样的手段以增加所谓的出勤率?情况不得而知。

    目前,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已就陕西、吉林两地个别幼儿园群体性服药事件发布通报,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健康服务管理的拉网式排查,对反映和暴露的问题将认真核实查处,强化责任追究,严肃处理责任人,并通报查处结果。

    对个别幼儿园的上述种种行为,很多人会感到不寒而栗。另据网友爆料,以上被发现的幼儿园违规给小儿滥服药物的行为只是冰山一角,有些幼儿园在晨检时集体给孩子们喷病毒唑(利巴韦林)、喝板蓝根、喷口腔消毒液……这些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一方面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门和药监部门监管的乏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在国人中普遍存在的安全用药常识的匮乏。

    就拿大家最为关心的“病毒灵”而言,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药物?这种药的副作用究竟有多大?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恐怕这些幼儿园园长、校医、老师们的心里并不十分清楚。

    据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于锋介绍,“病毒灵”学名叫盐酸吗啉胍,主要是用于抗病毒。但是其作用没有明显效果,更别提对病毒有任何预防作用了。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也对事件中涉及的药品“病毒灵”进行了说明。从近年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看,“病毒灵”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多汗、食欲异常、低血糖、恶心厌食、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心悸、低血糖反应、呼吸急促、寒战等。尽管在以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中,该药物未发现存在严重风险,但对于儿童而言,没有一种药物是绝对安全的。于锋说,“跟成人相比,孩子发育不成熟,普遍对药物会更加敏感,其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几率也更高。” 因此这种药物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好预判,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并长期关注、追踪这些服药孩子的身体状况。

    其实,用药安全问题是在我国城乡居民中早已普遍存在的大问题。从中国科协去年公布的对全国27个省区数百户城乡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吃药用药比较随意,86.7%的人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36%的人自行用药时曾出现失误,其中25.5%耽误了治疗。数据还显示,93.6%的人在购药前会咨询导购,其中41.6%的人会购买导购推荐的药品。

    还拿“病毒灵”这种药来说,于锋认为,之所以有那么多家幼儿园用这种药给孩子们吃“是幼儿园缺乏用药常识。‘病毒灵’很容易误导普通人认为这是一种针对病毒很‘灵’的药。”有不少家长、学校也都相信在病毒流行期间给孩子吃些板蓝根、抗病毒冲剂之类的药物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其实从药理上都说不通。

    令人担忧的是,超四成的家长会自作主张给孩子用药,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抗生素或多品种联合用药等情况非常普遍。另有四成老人出现过用药失误的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姚宏文曾在公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居民自我用药比例逐步上升,导致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另据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具备包括合理用药在内基本医疗素养的居民比例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目前我国因不遵照医嘱或药物说明使用药物造成的肝损害已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近10%,严重的药物滥用还可导致急性肝坏死、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根据以上各种数字,也不难分析出为何那么多幼儿教育机构会给孩子集体服用药物的事实,除去利益熏心这类涉及伦理道德层面外,习惯于自我用药、随意用药、不规范用药的行为恐怕也是构成事件动机的主体。

    “是药三分毒”,在没有国家权威部门的公告时,不能使用任何药物大面积服用预防疾病,更何况是小儿。有专家提醒,目前医学界公认,除了疫苗,还没有任何药物对于预防流感病毒有确切疗效,因此,任何人对药品都要心存敬畏,不可滥用!

    另外,对于“病毒灵”这种药物还需强调两点:1.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盐酸吗啉胍片。2.对盐酸吗啉胍片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专家提醒,小孩子预防感冒,建议多喝水,多在通风的地方活动。确实要用药物的话,建议在医生诊查、处方的情况下服用板蓝根或其他抗病毒冲剂等中药制剂。

    用药事关健康大事,百姓用药知识的匮乏是直接导致出现用药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宣讲用药常识,应成为政府和社会卫生科普宣传的重中之重。(本报记者 王凯)

    相关链接

    与“病毒灵”事件相关药物的用药安全问题

    ● “病毒灵”

    “病毒灵”通用名叫盐酸吗啉胍,ABOB,用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疱疹、滤泡性结膜炎等的治疗。目前国内拥有病毒灵生产批文的药企多达288家。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盐酸吗啉胍片属于治疗药物,服用该药并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不能作为预防性药物使用。这种处方药目前还没有详细的小儿临床试验资料,所以不推荐孩子使用。

    盐酸吗啉胍片的副作用发现有全身皮肤瘙痒,以左小腿及左脚背为重。还可能会引起腹泻肠炎;有的在使用后出现一些如出汗、食欲不振和低血糖的反应。目前尚未发现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不良反应报道。

    本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的DNA和R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繁殖。但抑制或杀伤病毒的药物常会影响人体细胞的复制,或通过其他机制损伤人体细胞而产生毒性。因此,服用抗病毒药还是必须十分谨慎的。

    ● 泰诺林

    其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常说的扑热息痛。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需咨询医师或药师。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首选退热剂,对于症状不严重的发热宝宝,口服泰诺林30分钟后就可快速起效,迅速缓解小儿的发热症状,降温作用温和,可持续6小时左右。对乙酰氨基酚与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相比退热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冲剂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对感冒、流感、腮腺炎、红眼病、麻疹等常见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其主要成分板蓝根性寒、味苦,对风热感冒有效,而对于风寒感冒就无能力了,并且还会加重其病情。另外,滥用板蓝根颗粒还可能引起诸多不良反应。

    1.体质虚寒者,平素就怕冷、脾胃不和且易腹泻者,更不宜用板蓝根冲剂预防感冒,否则会导致畏寒、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2.幼儿过多服用苦寒的板蓝根,会致胃气受损。小孩服用板蓝根时,也不可用成人剂量,更不要长期大剂量服用。

    3.健康人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长期内服可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涎、腹泻、腹痛、腹胀等。

    4.板蓝根还可致皮肤过敏反应及消化、造血系统不良反应,板蓝根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为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面唇青紫、结膜充血、两眼胀痛、心慌、烦躁、四肢麻木、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皮疹或荨麻疹,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特别强调:儿童应该避免大剂量、长期服用该药。在临床中使用会造成小儿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损害。有过敏史者一定注意不要轻易服用。对于小儿,千万不能用成人剂量,更不能长期大剂量服用。

    ● 红霉素

    属传统抗生素。不良反应较少,但口服剂量可出现胃肠道刺激作用,如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等,饭后服药可减轻反应。长期服用可损害肝脏,引起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增高。及时停药,肝脏功能可恢复正常。极少数小儿服药后身上出现皮疹,停药后即可消退。抗生素应用必须有严格适应证,必须有医师处方,严禁滥用。(副主任药师 常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