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2621
雾里看霾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6日 北京青年报
     犹如相声段子里的绕口令,“脊是脊,椎是椎,脊不是椎,椎不是脊。”同样,“雾是雾,霾是霾,雾不是霾,霾不是雾。”

    为什么要分得那么清楚呢,自然有专家的道理。一者构成不一样,二者对人们的危害不一般,担心、忧心的程度上有区别。遇到大雾、浓雾,把心提上胸口即可;若遇到霾,即使是小霾,也要把心悬到嗓子眼才得劲儿。

    其实,老祖宗造字时就有先见之明。虽然头上皆为“雨”(水汽),但雨之下的蹊跷就大不相同了:一个是形声,取其“务”之音,另一个则是会意,有一只狡猾的小动物“貍”在那里潜伏着。十年前,横行大江南北的非典流调时就曾查缉到“果子貍”,不过后来给解套了。如今,这只钻进水汽的“貍”又让我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重新翻出当年的旧道具——大口罩,把口鼻严严实实包起来。举目望去,大街小巷,口罩秀席卷京城,让人感叹历史没有新节目,总是重演旧剧。

    专家总归是专家,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数据,而且一丝不苟,言之有据:PM2.5的浓度,如何对鼻腔、对气管支气管、肺泡节节进犯,层层危害,最后会导致气管炎、肺炎,乃至肺癌的悲惨结局。让老百姓不仅心悬到嗓子眼,还伴随着额头上、背脊上的阵阵虚汗,实在吓得不轻,酿成“雾霾恐惧症”。紧接着,一方面呼吁政府关停排放超标的生产企业,优化油品;一方面警告市民封存或限行排量大的座驾。但是冰冻三尺,一日难融,雾霾天的减轻或短暂消除还是基本靠“风”。

    不过,静下来细心琢磨,如此亦步亦趋随专家起舞,终归有些冒傻气,倘若某使馆下月率先发布PM1.0,甚至PM0.1指标,我们该如何是好?空气污染固然要治理,但也不可如此杞人忧“霾”。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大凡只会在病弱之躯作乱,除了防霾、治霾之外,应该强身健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再从萨斯病毒毒力衰减的规律看,国人体内各种霾颗粒清除机制——主要是巨噬细胞也会逐渐增强。作为病理应答,甚至会激发出一种消除霾颗粒的特别细胞,或是构筑起一道隔绝霾颗粒的膜屏障、体液稀释机制。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人类就是在跟大自然各种有害物质的博弈中演化出健全的免疫系统,呼吸屏障、血液屏障、母婴屏障,以隔绝、稀释不明来历的入侵者。

    道理很简单,矛盾相依,有“矛”袭,就有“盾”卫,或许盾卫与矛袭之间会存在时间差,但不会一边倒,如果是那样,人类早就在恶劣的生存选择中败北了,不会“傲立”至今。于是,建议我们的专家不仅研究雾霾的危害机理,也花些功夫研究人类对适度雾霾的应答和适应,两相对比重新衡量祸害等级,别跑单边,也让老百姓悬在嗓子里的心能放下来一些,拜托了!

    文/王一方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学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