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273
长跑比高数还难吗?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4日 健康时报
     “长跑比高数考试还难!”日前,武汉理工大学将体育综合测试纳入期末考试成绩,长跑、仰卧起坐等多项考核标准提高,结果遭到学生抱怨。不过跑步而已,大学生却纷纷吐槽,体质下降之外,“矫情一代”怕累、畏难的情绪也令人忧心忡忡。

    一时的怕累,结果可能是长久的负担。有研究显示,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锻炼习惯,主要成型于青少年时代。否则,步入职场后,多少人大腹便便、亚健康,也只能无奈地胖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校园体育在各国颇受青睐的原因。在日本的大中院校,枯燥的马拉松却总受到热捧;而在英国的伊顿公学,学生甚至被要求每天下午全练体育。

    如此获益终身的好事,国内的大学生缘何不买账?分析个中阻力,并没有升学考试的因素,更多还是一种精神力量的疲软。对此,有论者指出,中国体育的本质功能,仍被局限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样一个单纯的生物学观点。长跑等锻炼很容易被视为个人肉体之私事,结果很可能就只被当做一种任务,应付了事。

    事实上,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也不仅是自我之挑战,更应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开国领袖毛泽东早在1917年就肯定了体育对于身体、精神面貌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一个人的体育锻炼可以催生坚强意志,全民的体育锻炼可以昂扬民族精神。毛泽东在求学时就热爱各种锻炼,1966年7月,更是以73岁的高龄畅游长江,时长一个小时零五分钟。

    现在的大学生们怕跑怕跳,也跟我国近代体育教育中急功近利的心态、深刻的应试根源有关。之前,中高考的智力考察一统天下;而后,体育成绩逐步被纳入,不少时候却成了寻租的工具,身体的自我发掘被赋予了过多的升学责任;等到了大学,驰骋赛场的仍是清一色的体育特长生,更多的学生依然怕动怕累。而在美国,有校园的地方便有各种运动队伍,纵使不能摘金夺银,也会增添声誉与荣光。世人皆知的“常青藤联盟”,最初不就是以体育而非学术而闻名的吗?

    由是而言,唯有改变浮躁的功利心,才能让体育回归培育完善的社会公民的“马拉松精神”。当然,“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改革者也须构建起“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的渐进思维。改变高考指挥棒,只是第一步,按照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逐步唤醒全民健身健心的意识,激发社会拼搏向上的动能,方为治本的良策。

    还记得多年以前的中考前夕,体育测试三级跳,邻班的一个小胖墩摇摇晃晃地完成了助跑之后,未及起跳,便一屁股瘫软在地上,呼哧带喘。镜头再拉伸,从十多年前的中日青少年夏令营,到数年前的中俄少年足球对抗,体育改革者应当接受这近乎残酷的事实——长此以往,怕累的不仅是孩子的身心,还有我们民族的未来。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 http://www.100md.com(周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