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2541705
催眠治疗,没那么神秘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8日 北京晚报
催眠治疗,没那么神秘

     近来国产影片《催眠大师》获得较高关注度,也激起了公众对催眠的讨论。“在追捧有关催眠的影片时,我们也应该了解真正的催眠知识,以免被误导。”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潘成英副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影迷。

    据介绍,催眠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使用一系列的手段,将病人导入到一种特殊意识状态,即催眠状态。在此状态下,病人的暗示性增强,催眠治疗师将不断地暗示,让病人体验到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涉及感知觉、认知和行为等方面,通过这些变化可使病人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作用。

    催眠治疗的认知误区

    1 误区 把催眠治疗过度神秘化。

    不少人认为做催眠是一种时尚。阴暗的光线、落地钟、方块形地板画案、墙上的画、怀表等,这些元素烘托出《催眠大师》中神秘的催眠环境以及治疗师。

    然而,潘成英医生表示,在实际催眠治疗时,仪式化越少,越直接进入程序越好。普通常规的氛围可以使病人不对医生产生过分的崇拜。“病人不应该觉得有复杂的仪式或神秘感,或认为医生具有超能力。病人应该把催眠过程当成去看牙医一样,不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 百拇医药
    2 误区 对催眠治疗期望值过高。

    潘成英医生指出,有些人是为了在催眠中产生兴奋或戏剧化体验而选择催眠治疗,而不是为了缓解症状;有的人过高估计催眠的力量,希望催眠对每种疾病都有效;有的人要求过高,希望一次催眠能解决所有问题。

    事实上,第一次催眠有10%~20%的人进入不了催眠状态。有的人第一次只进入浅催眠状态,但后几次可能每次都进入深催眠状态;也有的人从来没法进入深催眠状态。“尽管在临床实践中,浅催眠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病人如果第一次没有进入深催眠状态,经常会对催眠感到失望。”潘成英医生表示。

    3 误区 怀疑催眠治疗的科学性。

    有人认为催眠是骗人的,怀疑催眠治疗的科学性。“催眠治疗的核心是暗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彤玲教授表示,如将直接暗示、间接暗示与认知疗法、森田疗法、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等心理治疗手段相结合,可以达到症状消失,完善人格的目的。张彤玲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展催眠治疗至今已15年,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催眠治疗有效率约60%~70%,对某些病人能一次就有效。
, 百拇医药
    催眠治疗也有禁忌症

    潘成英医生表示,催眠治疗对成人适应症主要有:癔症、各种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应激性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某些心身疾病等。另外,对儿童青少年适应症主要有: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如焦虑、抑郁、厌学、咬指甲、遗尿、学习困难、遗忘等)。

    需要注意的是,催眠治疗也有禁忌症。如精神病的急性期、偏执型人格障碍、具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严重抑郁症、脑器质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另外,过度兴奋、不合作的人也不适合接受催眠治疗。

    对于适合催眠治疗的病人,潘医生事先会做足“功课”,充分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病史、生活经历,为患者量身定制出治疗计划。“此外,还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让病人了解催眠疗法的概况、步骤和要求,消除病人对催眠的恐惧心理。”
, http://www.100md.com
    ■ 记者体验

    潘成英医生实施催眠治疗的房间,面积约为15平方米,光线暗淡,环境幽静,室温适宜。

    “啪!”灯光暗下来。“从现在开始目不转睛地看着笔尖,注意力保持集中。”在治疗师语言的指引下,记者觉得眼皮发酸,慢慢闭上了眼睛,进入了全身放松的状态。

    “海边,阳光非常温暖,你脚底下踩着软软的沙滩,海风轻轻吹过你的脸颊,你感到全身放松,心情愉快……”记者的潜意识跟随着治疗师的指引想象。20分钟后,记者结束了冥想之旅。通过此项治疗,确实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潘医生指出,能否容易被催眠,与个人接受暗示的敏感度有关。做催眠治疗前,医生会对病人的催眠感受性进行测试。“现在的治疗师几乎都不用道具,而是直接用语言诱导,是用暗示突破对方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本报记者 阳叶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