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89602
理升降调润燥治脾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126期
     “中医昆仑”——之张泽生

    张泽生(1895年~1985年),江苏丹阳人,中医内科临床家,主任医师,教授。早年在丹阳开业行医,医名甚盛。1956年调至江苏省中医院,为该院脾胃病专科的创始人。他在学术上继承孟河医派贺钧之衣钵,一生推崇张璐、叶桂,重视辨证,灵活施治,擅治脾胃病。

    张泽生认为,脾胃健旺则五脏安和。四季脾旺则不受邪,脾胃的盛衰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和预后。所以,对内伤诸病,应着眼脾胃,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妥为调治;治疗外感也要处处照顾胃气,邪势既衰则应尽早恢复胃气。用药则需反对滥施攻伐或滞补,以免损伤胃气。

    升降润燥复其特性

    张泽生很赞赏叶天士“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恶湿,宜升宜燥,胃恶燥,宜降宜润”之说,强调临证必须依据脾胃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调整其升降润燥之偏。

    他认为:升与降、润与燥相反相成,在病机上相互影响。如脾气下陷,可致清阳不升或气滞于中。胃气不降,可致浊阴上逆或腑浊内结。胃失润降,燥热太过,脾可成焦土;脾失健运,寒湿凝集,可伤及胃阳。临证须察在脾在胃,或脾胃同病,权衡两者何主何从,正确处以方药,以复其升降润燥之性。

    益气升阳,提携中气,他常用党参、黄芪、当归、白术、甘草等,配升麻、荷叶、葛根;和胃降浊,濡润通导,多选旋覆代赭汤、枳实导滞丸、麦门冬汤、橘皮竹茹汤等;升清降浊,用六和汤;温化寒湿,消滞升清,则用费伯雄和中化浊汤(茅术、厚朴、茯苓、枳壳、青皮、砂仁、木香、乌药、山楂炭、神曲、车前、荷叶、煨姜);滋养胃阴,用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消渴方;芳化燥湿,选平胃散、二陈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脾阳、胃阴均虚,治宜兼顾而重在脾,但健脾不宜用温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