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246
别让失智老人再走丢了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21日 健康时报
     7月15日,一场特殊的通报答谢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一对环卫工人夫妇,为一场持续了4天5夜、108个小时的爱心寻人接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走失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李希慧找到了!

    李希慧的走失是因为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也叫失智。老年痴呆的叫法更为普遍。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和业界认为,老年痴呆的描述有潜在歧视性,但这样的表述更容易被民众所认识与理解。

    法学教授走丢事件也再次告诉我们,这种病症不论学历、职业、年龄,一样侵袭并困扰着老年甚至中年人。最典型的例子,便是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因患阿尔茨海默症,颁奖典礼上的致辞只能由夫人代替。

    事实上,自从1906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洛依斯·阿尔茨海默发现这种病,一百多年来,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哪些具体职业会增加这种病的发病概率。这些年,高知人士看似患病概率较大,不过是因为其患病后的影响更具有公共性罢了。

    在我们身边,小区楼宇、路边电线杆,经常贴有寻找痴呆老人的小广告。痴呆老人容易走丢,无非是两个肇因:一是家人忽视老人的痴呆病症。我们常说这个人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大脑健康的人是不会“老糊涂”的,更不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基本记忆等能力。所谓的“老糊涂”,实际上多是老年痴呆症导致的征象。二是专业看护基本缺失。临床上,此病“三高三低”的特点明显,即患病率、致残率高、负担重;就诊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医学文献表明,“老年痴呆症”病程约为5~25年,最终可能因全身衰竭或肺部感染死亡,而数据统计显示,目前70%以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并没有得到正确治疗。

    还有一组数据,让人更为揪心。国际阿尔茨海默症协会(ADI)估计,2011年痴呆患病人数为3650万人,其中的四分之一就生活在中国。老年痴呆症在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血管病、癌症和脑卒中的第四大杀手,且患病年龄已由原来的65岁提前到了55岁。照顾好痴呆老人,不仅是人工的问题,更涉及公共医卫成本。一项对全球疾病预测统计, 2005年全球的“老年痴呆症”消耗为3150亿美元,当年糖尿病的消耗为560亿美元。可见,痴呆老人看护离不开公共医卫的兜底性支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年华老去的时候,照顾好痴呆老人,不仅是伦理责任,更是公共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务之急也许在于三个层面:一是及早将老年痴呆症纳入慢病管理范畴,在体检中加入筛查记忆项目等;二是从脑保健到病后治疗,医保要尽早将之纳入目录;三是全社会都要关注老年健康,尤其是留守及空巢老人,社区及公益组织要预防其走丢风险。

    别让痴呆老人再走丢了!这不仅是对一个家庭的期望。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百拇医药(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