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药工作
编号:12535226
云南省文化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9日 国医在线
     云文发〔2012〕2号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我省“两强一堡”战略,发挥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努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动力作用,全面提升我省文化建设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促进文化发展战略转型,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及统筹管理,发挥规划约束和政策引导作用,在“十一五”期间我省文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划,制定本发展规划。

    前 言
, http://www.100md.com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是推动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和文化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化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需要。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是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和特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产业力的重要契机,是构建现代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推动政府文化管理创新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

    第一章 我省文化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百拇医药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文化部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全省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全省文化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文网培训学校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覆盖城乡基层,数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全省文化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快速推进,文化厅机关和部分州市单位基本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文化共享工程多媒体信息与远程培训视频系统覆盖各州市,“文化云南”信息资源库初步建成并向社会提供数字文化服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省文化信息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部分领域和地区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27亿元(省级财政投入5757万元),成功建成全省15个州市支中心,129个县级支中心,109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22个街道基层服务点,10442个村级服务点,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以上覆盖率达100%、乡镇覆盖率达84%、村覆盖率达82%。累计接收国家文化信息资源14TB,建成我省地方数字文化资源逾5TB;累计培训工作人员1.8万人次;向基层人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逾1800万人次,开展人员培训5.3万人次,在满足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普遍化、便利性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 http://www.100md.com
    二、“农文网培训学校”创造云南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结合,以实现“文化乐民”服务农村、“文化育民”服务农民、“文化富民”服务农业为目标,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设施等资源,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在全国首创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共建成1099个乡镇农文网培训学校,10442个村级分校,全省1800万各族群众接受培训和服务,建设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创造了“云南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三、文化信息基础网络初具规模

    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农文网培训学校为主体,以普遍化服务为目标,“十一五”期间,依托我省电信数据通讯网、卫星传输网、广播电视网、无线通讯网等多种网络平台和传输方式,全面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全省文化信息服务网络,全省城乡基层文化单位基本实现互联网宽带接入,有力推动了文化信息网络的普遍化、均等化服务。同时,基本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文物史迹网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建成全省文化保护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 百拇医药
    四、文化电子政务建设迅速推进

    近来年,省文化厅成功建设了一批对推进全省文化信息化具有示范作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省文化厅网上办公信息系统、多媒体信息及远程视频系统、“文化云南”信息资源库等信息系统成功投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全省文化系统信息化进程。建成云南省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并覆盖全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现上网用户身份验证、实时监管、有害信息屏蔽等,有效提升了监管能力和管理水平。初步实现机关网上办公、政府信息公开、文化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文化市场监管等相对完善的电子政务管理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行政效能、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存在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信息化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 http://www.100md.com
    一是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不断证明,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全省文化信息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体制不完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部分地区化主管部门特别是基层文化服务单位在信息化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方面尚显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二是文化信息化发展尚不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农文网培训学校尚未全面覆盖全省基层群众特别是边远农村,目前仍有271个乡镇、2580余个行政村未建立农文网培训学校及分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仍待提高,我省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在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已经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在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特别是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数字文化的迫切需要任务十分艰巨。
, http://www.100md.com
    三是应用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

    全省文化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重点领域的应用效果不够明显,信息技术在文化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外文化交流、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需进一步提升。文化信息化发展模式和方式仍较为单一,缺少与旅游、民族、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广播电视、通信服务等领域和行业的网络通联和融合发展。

    四是全省文化行业和文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信息技术对于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未能显现,全省文化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特别缺乏物联网、泛在网、云计算、多媒体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对于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和建立新形文化业态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同时,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数字文化产品与人民群众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新的审美需求不适应,特别是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数字文化产品相对匮乏,基于网络的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着我省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 百拇医药
    五是全省文化系统信息化人才缺乏

    人才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在全省文化行政机关和文化企业普遍缺乏既熟悉文化行业特点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

    六是政策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信息化管理体制尚需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化统筹规划、信息资源开发、管理、服务及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化体系不够完整,资源和建设管理不够规范,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顶层设计、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六、面临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文化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别是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数字文化产品需求将日益旺盛,为文化信息化发展特别是数字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型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艺创作、节目制作、传播渠道、运营模式、消费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为文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 百拇医药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加快推进全省文化信息化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科学谋划和合理构建“十二五”期间全省文化信息化发展,不仅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构建信息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和“打基础、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着力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特别是数字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以信息化为支撑,实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数字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强省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堡”重大战略部署,牢牢抓住文化强省战略机遇期,,准确把握信息化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广泛应用于我省文化建设各领域、各行业。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促进发展与保障文化信息安全相结合,坚持信息技术应用与文化发展相结合。以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及开发利用为核心,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坚持需求为导向,努力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普遍服务能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信息化体系,提升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传承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让全省人民共享文化信息化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 百拇医药
    二、建设原则

    政府主导,公益优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突出文化信息化建设的公益性,以着力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新业态为目标,努力满足信息化环境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统筹规划,惠及民众。按照国家、省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在省委、省政府和厅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统一实施,有序推进,加强对全省文化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和我省农文网培训学校的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综合协调发展,通过基于互联网文化服务的广泛应用,努力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城乡基层倾斜。

    强化协同、资源共享。以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协同。努力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切实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和规模效益。
, http://www.100md.com
    立足需求、注重实效。从解决文化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把应用效果和公共服务水平作为衡量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加强绩效评估,对建设投资、系统管理、应用效益、运行效果进行适时评价,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统一标准、维护安全。按照国家和全省统一规划,遵循统一技术、标准、协议和规定,保证全省各类文化信息系统的标准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切实维护文化安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把握信息化时代文化发展主导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加大网络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政府主导 市场运行。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明确建设主体、责任主体和应用主体,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技术与应用相结合、发展与服务相结合、公益与市场相结合,调动全省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创互利共赢的局面。
, 百拇医药
    创新发展 锐意进取。要不断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跟踪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利用,不断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站在全新高度,用全新思路、全新策略和全新手段,整体提升文化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信息化对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宽带、融合、泛在的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覆盖全省城乡基层文化机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全省100%的乡镇和100%的行政村;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先进水平、全省集中统一的文化信息资源平台和交换与共享体系;
, 百拇医药
    ——基本建成集中统一的全省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数据总量超过50TB,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超过100TB,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总量超过20TB;“文化云南”网站打造成为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全国知名的文化传播平台,数字文化服务基本覆盖全省并辐射东南亚、南亚国家;

    ——信息化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县以上文化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有效提升文化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完成全省150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普查新发现文物记录档案数据库建设,完成40000余件文化文物系统馆藏珍贵文物和部分重要文物的数据库建设,实现文化遗产信息数据资料的实际运用和公开服务;

    ——信息技术在全省文化领域和行业得到广泛深入应用,实现从技术、内容到服务的新飞跃,基本满足全省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初步建立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文化服务新业态。
, 百拇医药
    ——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提升促进作用明显发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扶持并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企业,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取得明显成效,数字文化产业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以上;

    到2015年,全省文化信息化整体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数字文化产品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文化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群众。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构建宽带、融合、泛在的全省文化信息基础设施

    依托下一代互联网(NGI)、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全省各级、各类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基层文化服务站点和文化信息资源的宽带网络覆盖和资源共享,全省县级以上文化单位基本实现光纤接入,全省100%的乡镇和100%的行政村实现宽带互联网接入和无线覆盖,入户覆盖全省70%以上的家庭,基本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基层、服务人民群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结合我省“三网融合”发展,大力开发针对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的数字文化内容业务,努力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及适应各类便携显示终端的数字文化服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新技术与新媒体应用、系统平台搭建与推广等方式,借助新兴媒体,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文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满足全省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初步建成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信息网络,打造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文化服务新业态。
, 百拇医药
    二、建设全省集中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基础库

    1、努力整合建设全省文化信息资源统一数据库平台,结合我省生态文明与旅游文化信息化工程建设,以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实现全省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大集中”,切实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海量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提升网络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推进我省各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工程、“文化云南”信息资源库等数字文化信息的资源整合和集中服务,实现现有系统、平台、资源和内容的集中汇聚和统一管理,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

    2、全面推进我省数字美术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发并整合汇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国有艺术院团、民间文艺社团等方面的数字化资源,与我省旅游、民族、商务等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集约化服务,推动全省文化资源的集中管理、部门共享、集约运行、集成服务。各地区在组织实施“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中,按照全省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基础库的规划和标准,同步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实现统一标准、分级实施、资源共享、集中服务。
, 百拇医药
    3、依托全省集中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基础库,不断丰富和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内容建设,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和供给能力,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将“文化云南”网站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文化传媒平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提供优质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全面促进网络文化繁荣兴盛、满足全省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三、实施公共数字文化三大惠民工程

    1、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全面组织实施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网络文化权益为目标,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托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农文网培训学校服务网络和设施,以我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为服务内容,以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级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为载体,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农文网培训学校、公共电子阅览室在乡镇、街道、社区的全面覆盖,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 百拇医药
    2、按照国家发展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网络和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新业态要求,结合我省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在我省“农文网培训学校”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条件的基层文化站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和乡镇(社区)网站,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数字文化惠民示范点”,到2015年,力争建成3至5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示范区。

    3、在全省村级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文化流动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中,大力支持并提供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农村文化户数字化、网络化演出设备和数字化视听娱乐产品,努力提升基层文化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文化行业的应用

    1、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文化行业和领域的渗透与覆盖,在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文化行业和领域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文化原创能力和数字化水平,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提升全省文化行业的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推进物联网、智能化舞台机械、数字音响、无线互联网、在线服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 百拇医药
    2、结合全省新剧(节)目展演、青年演员比赛、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地方戏剧种保护计划、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艺术创作扶持计划和地方民族特色的精品剧(节)目等文化活动,推出一批利用高新技术和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舞台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目。

    3、加快推进科技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提升文化内容、形式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影响力,结合我省国家舞台艺术创意基地、摄影艺术创意基地、美术作品原创基地、手工艺品创意基地、艺术资源集成创意基地的建设,在艺术创作领域广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基本实现我省优秀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并通过“文化云南”网站进行宣传营销,满足人民群众新的审美需求。

    4、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各类传统娱乐设施、舞台技术和演出手段,支持和鼓励新型电影院、数字视听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的应用,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应用,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促进信息技术在动漫游戏、文化娱乐、文化演艺和文化旅游等产业门类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信息化、文化生产数字化和产品销售网络化,在传统雕塑、雕刻、美术品、工艺品、书画等文化产品创作加工制作领域大力推广三维设计、数字影像、精密数控机床和数字化加工设备的应用,提升产品制作工艺和质量;鼓励运营商、数字内容提供商、文化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共同建设网络文化生产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转型升级。
, 百拇医药
    5、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文化企业信息化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信息化,扶持文化企业建设和开展文化产品宣传、数字文化产品研发、传统文化产品信息化改造、文化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等,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各类文化企业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附加值。重点扶持一批文化企业开展“文化信息化应用推广工程”和“数字文化产品研发工程”,促进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为文化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努力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

    五、加强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

    1、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以数字化为手段,加快保护和抢救我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重点采集和整理现存的各类古籍、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戏曲、舞蹈、传统音乐、民间文学、民俗、传承人等内容数据,并进行数字化加工,通过覆盖全省的文化信息网络,实现基层信息资源的广泛采集、集中加工和资源共享,建立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资源库。
, 百拇医药
    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文物保护单位、大型遗址保护管理和申报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促进红河哈尼梯田、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3、加快文化遗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建立全省馆藏文物数据库、文物保护数据库(包括人才库、成果库、重点文物档案信息数据库)、历史文化名城数据库、文物考古信息库和传承人信息库、保护载体信息库的建设。大力推广采用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文物遗址、考古发掘、数字博物馆、网上非遗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体验中心等信息化项目,促进信息技术在保护民间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方面的广泛应用,丰富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增强云南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建设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理信息系统(GIS),依托“云南省三维影像服务系统”与国土资源部门卫星遥感及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全省文物保护及非遗保护信息系统与各地区国土资源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和集中管理,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和管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有效提升文物保护监管水平和能力,推进全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
, 百拇医药
    六、繁荣网络文化市场

    互联网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新空间、信息传播新渠道、文化创作新平台,大力推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占领网络文化制高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深入挖掘、广泛采集、大力开发具有我省地方民族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加快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对数字文化、网络文化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唱响网上文化主旋律,巩固壮大网络文化阵地,形成共建共享的网上精神文化家园。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坚持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为民心工程,完善文化市场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加强文化市场诚信网络体系建设,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强化信息内容管理,引导网络文化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督促网络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
, http://www.100md.com
    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努力推进我省优秀文化作品特别是新创剧目和艺术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努力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和推介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增强数字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使我省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占领市场。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依托“文化云南”网站,建设数字文化产品市场,大力推动网上文化产品的交易,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繁荣网络文化市场。

    七、以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紧紧抓住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文化体制改革方向,以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推广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具有我省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 http://www.100md.com
    2、以文化企业为主体,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打造文化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平台,为文化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创造条件。

    3、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更加紧密的结合,优势互补,互促共赢,信息化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和重点企业实现信息化,支持跨地区、跨行业、跨市场的业务协同,增强数字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能力,信息化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4、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结合各地区实际,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数字文化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推动文化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促进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重点扶持并培育一批骨干数字文化企业。
, 百拇医药
    5、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创建一批文化创艺园区、影视动漫制作基地和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形成产业规模,发展具有我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打造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拉动内需、服务经济发展方面作出新贡献。

    八、推进文化市场管理信息化

    按照国家“统筹规划、公布实施、全国联网、分级监控、功能完备、标准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加强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统筹建设全省统一的文化市场监管执法系统,并与全省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全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等市场监管理系统互联互通,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和能力,重点建设互联网及其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数字音像传播、数字出版内容集成、版权交易、演出市场、歌舞娱乐市场、音像制品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旅游文化市场和艺术培训市场的监督管理,推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九、推进全省文化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按照文化部和全省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切实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提高全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加快构建覆盖全省各州、县及乡镇文化机构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重点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行政执法、网上行政审批、文化市场监管、文化产业发展数据统计、文化产业项目储备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及管理、文化艺术人才库、文艺作品审查、国有院团体制改革、财务装备及固定资产管理等系统,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努力提升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和完善“文化云南”网站的政府服务功能,实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审批、投诉受理等业务网上办理,建成服务全省人民群众和企业的窗口与纽带。

    十、促进文化信息化对外交流与合作
, 百拇医药
    1、按照国家“桥头堡”战略,结合“国门文化形象”建设工程,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具有我省民族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2、大力开发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多语种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文化云南”多语种版本网站,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在边境口岸“国门文化”交流中心,边民互市点“国门文化”友谊广场,边境较大建制村“国门文化”交流设施建设中,全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升项目建设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和增强吸引力。

    3、按照我省电子商务建设规划,加快建立文化电子商务交流和交易平台,促进文化产品的网上交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立网上文化产品的推介及交易平台,同步建立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多语种文化旅游和电子商务交易网站,有力推动我省文化产品的出口,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文化产业发展。

    十一、建成具有国内信息化先进水平的省级重点文化设施
, 百拇医药
    在省博物馆新馆(续建)、西南国际民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新建)、东南亚南亚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基地(新建)、云南民族文化传习学校(新建)、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改扩建、省话剧院(迁建)、省美术馆(迁建)等建设项目,以及各地区“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中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广应用建筑智能化、自动控制、虚拟现实、数字影像放映、多媒体数据库、泛在网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场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文化艺术享受。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统领

    各级文化系统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切实把文化信息化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加大组织领导和管理协调力度,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信息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牢牢把握文化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权,将文化信息化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政府文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整体优势,依托现有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和资源,重点做好资源建设,开展惠民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使文化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基层群众。
, 百拇医药
    各级、各部门要从全省文化信息化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按照国家和全省统一规范和要求,摈弃部门利益,努力打破资源垄断和分割,用共享、协作和整合的观念,用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的文化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着力解决阻碍和束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问题,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筹实施,稳妥有序推进全省文化信息化发展。

    二、统筹管理,落实项目

    各级文化部门要结合各自发展实际,遵循《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根据《云南省文化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根据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等有关要求,分别编制各地区、各部门文化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列入同级信息化建设规划。各级文化部门负责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加强统筹管理、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步实施,加强监管,促进共享,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切实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各级文化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纳入全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项目建设完成后应统一进行绩效评价,确保成效。各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应用效果的评价,督促项目发挥效能。
, http://www.100md.com
    三、加大投入,强化监督

    建立文化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投入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企业和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信息化建设,鼓励采取BOO、BOT等融资模式开展文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借助企业特别是我省电信运营商的资源优势,与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尝试采取服务外包、特许经营、有偿服务、服务市场化等方式进行融资,加快推进文化信息化建设和市场运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四、加强文化行业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三个一批”和“双百”工程的实施和“人才兴文战略”,按照我省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规划,重点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文化科技创新人才,促进传统文化创作和传播方式的信息化提升。加强全省基层文化单位,特别是基层文化站(馆)的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重点支持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加强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计算机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数字音乐、电子音乐、数码钢琴、多媒体文化创作的研究,提升艺术教育科技水平,努力培养和培训一批掌握信息技术的艺术人才。充分利用我省人才培养和引进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各级文化部门和机构积极吸引信息化高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省内外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作用,为文化信息化推广应用及重点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咨询和支持。

    五、加强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平台,加大对文化信息化的宣传报道力度,广泛宣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和新媒体、新观念、新方法、新内容,让全省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和享受文化信息化建设成果,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全社会应用水平。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