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秋季养生
编号:12491349
初秋如何降“老虎”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26日 《中国之韵》
    

    

    

    

    文/谢云武 图/FOTOE CFP 编辑/张珩云

    “立秋”刚过,人们似乎感觉到了一丝丝凉意。然而,“秋老虎”却大显神威,高温不迭。其实此时的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尤其容易产生倦怠、乏力、烦躁的感觉。面对秋老虎,该如何养生?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 百拇医药
    中国人习惯用春、秋表达天时,因为春、秋代表了一年之中的生与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成在于秋”,寓意了万物顺应时节,生成有度。正如《尔雅释天》所言:“春主发生,秋主收成”。大自然里有生就有成,有常就有变。当秋之常不凉反热时,秋老虎也就诞生了。

    秋之常与秋之异

    春温秋凉,道法自然。秋季,最早的文字见于《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秋天的养护,应注重于四时之生、长、收、藏的“收时”。

    什么是秋之收?秋之收是针对春之生而言的。秋之收时,枝叶干枯,津液归流于植物的根部,枝条日渐干枯,易于折断,成熟的果实也易于摘取,如同我们熟知的瓜熟蒂落的道理,说的是植物的“成”性。同时,这也是古代传统文化里常说的秋天所拥有的肃降特性。正是因为肃降之性,到了秋天,人体的津液经过夏季炎热的“挥发”,再加上秋收的肃降,也就自然表现出来很多的“干”:皮肤干、鼻腔干、口干、咽干等等,这些便是我们常说的秋应燥的缘由。
, 百拇医药
    农耕时期仰仗天时,人们非常重视立秋节气当天的天气表现,“立秋无雨实堪忧,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当天的天气被当作衡量秋天气候和农耕收成的一把尺子。如果阴或下雨,则提示会有好的收成,天气也会凉爽;如果晴朗无阴雨,则提示秋天的气候会炎热如夏季,只不过晚上没有夏天的夜晚那么炎热而已。而有的地区,人们则从暑天就开始预见秋天的气候表现,比如闽南民谣:“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在长江南北又有不同的夏至数九歌谣来提醒人们,如长江以南:“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长江以北:“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等等。

    当秋失常,本应肃降津液下行的季节特点不出现,不凉反而热得跟三伏天一样,白天暑热未消,热浪袭人,令人体刚刚经历过夏暑熏烤的津液不足,再遇火上浇油,也就诞生了“秋老虎”所带来的异常的“干”感觉:皮肤干燥,口干舌燥,鼻干甚至鼻子出血,小便黄甚至赤,大便干结,有的人还可能出现干咳少痰等秋燥现象。且由于今年8月7日是立秋日,也是“夏至三庚便数伏”的末伏开始,在人们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当末伏在立秋之后,称此为“秋包伏”,并有“秋包伏,热得哭”一说,可见今年的“秋老虎”不同一般。
, http://www.100md.com
    秋冬养阴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阴阳四时,万物之始终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这句话是说,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有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有生长老已的人身节律,顺应自然规律的,叫合其时,不合自然也就是与其较劲了。

    在中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里,早就有一则养生宗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告诉人们作为生活之用,春夏之时,天气由温渐热,人本能趋凉近冷,一旦不当就会损伤人体内的阳气,因而要时刻提醒自己养阳。同时,春夏季节的时候,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属于自然的阳长过于阴,人渐渐感受到温热,这样人体内的津液供给就会加大,容易感觉干渴,人要适应环境的话,自然也要注意补阴;而到了秋冬之时,天气由凉渐冷,人本能趋温近热,一旦有过就会损伤人体内的阴津,因而要时常提醒自己养阴。同时,秋冬季节,夜晚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属于自然的阴长过于阳,人渐渐感到寒凉,为适应自然,也要注意补阳。
, http://www.100md.com
    春夏的养阳和补阴,与秋冬的养阴和补阳,都是说人要适应自然规律,人体内相应地消耗了什么,就得注意补养什么,也就是像老子《道德经》上所讲的那样:“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只有阴阳兼顾,阴阳平衡,才能实现《内经》所讲“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人生顺养的平和境界。

    慎起居避贼风防秋燥

    传统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四季与人的五脏六腑有关联,秋季以应肺。夏去秋来,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肃降、收敛, 作息要相应做出调整。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有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自然津液的肃降,以养内“收”之归藏;早起,以顺应天阳渐清之气,使肺气得以“宣”发。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也就是人体气机运行的一升一降特点,不失其常,人体的脏器也就清静自然,不容易发生秋燥的问题。如果晚睡,该收的收不了,又不早起,该宣的发不出,时间久了,秋燥伤肺的情况也就容易产生了。
, 百拇医药
    说到起居,无论是在夏天里纳凉,还是立秋后抵御秋老虎,都要注意躲避“贼”风。平房的屋檐下、走廊、破窗及巷堂的贼风最要防患,依据道家的养生宗旨,也不得在星月下露卧。现在的人为了安睡,使用电扇或空调取凉,虽能逞一时之快,但风入腠理,其患最深。头是人体的阳气最为集中的地方,要特别谨慎,不能在风处坐卧,不能在背对风口的地方坐,尤其是在背对空调风的地方坐,风一旦入脑便成头风,发为头痛最为难除。

    慎贪凉防伤阳

    刚刚经历了夏季暑热的洗礼,接下来又是秋老虎的燥热考验,适当的制冷环境(一方面源自于体外的冷气,另一方面源自于食入体内的生冷饮食),可以令人体抵御酷暑高温,对人体的脏腑是有益的。但如果过于贪凉,当超过了脏腑功能的耐受力时,寒凉从皮毛侵犯脏器,加上秋季应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主皮毛,肺主呼吸;肺和大肠相表里”,肺脏本身就不耐受过寒过热的环境,人体阳气受损,自然会出现咳嗽、感冒、腹泻等疾患,反复发生,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导致机体的脏腑功能紊乱,从而令机体百病丛生。
, http://www.100md.com
    调情绪静心神

    当今社会,人们因情绪不顺达而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说是百病皆由气所生。人的情绪一旦失意,就会有郁的表现,郁郁寡欢,郁久化热的话,人就容易激动、易烦躁不安,甚至易急易怒。秋老虎在本就属于燥的秋天又添了一份热,人们更容易出现烦乱易恼怒的情绪。起居、饮食、情绪彼此之间又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忧思伤脾胃,恼怒生肝火,烦躁惹心乱,要想获得好的心情,必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加以改善。当然,如果能够直接从心上修炼,做到静心,“心宽不忧愁,烦恼不上门”,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慎饮食防伤害

    由于秋老虎带来的是燥热感觉,饮食上尽可能少糖莫油腻,多素少吃荤,吃少莫吃多,多饮莫用冰。

    但现在的人们习惯用辛辣和冰冷饮食,来针对夏天酷暑带给人体本能的食欲低下反应,在湿热难耐的南方或许可以抵御一定潮湿天气,倘若在本就偏干的北方,再选择辛辣和冰冷饮食,唯恐自己因为少吃了点,机体就缺少了营养的做法,会因本该选择饮食清淡以御夏热疏散阳气带来的损伤,而被人为错误的运用辛辣发散来加强了阳气疏散,久而久之,后果可想而知。
, http://www.100md.com
    以往,人们还有种习惯就是秋天进补,一旦遇到秋老虎天气,千万不要恪守教条,得待秋老虎的热劲儿过了之后,才可考虑。并要谨记一个教诲:“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这句话是《黄帝阴符经》里的,说的是我们吃进去的东西,想要获得的每一份营养,都是需要脏腑功能付出一份代价才能获得的。人在想要索取的时候,一定要计算一下,自己的体内还能付出多少,即所谓不舍不得。而当人的摄取超过了身体的耐受性,自然害大于利了。

    四招应对秋老虎

    秋老虎如同夏天一般火热,夏天解暑类饮食习惯可以继续沿用。同时,依据中医的五行学说里的火克金,燥火必然抑制肺金的功能,适宜甘寒或者辛凉清热之物以养肺。以下,推荐几个防上火常用的方法:

    清暑绿豆汤。绿豆,具有甘凉属性,有消暑解毒的作用。选择绿豆50~100克煮水,烧开后改小火,大概5分钟左右,待绿豆水呈现澄清碧绿色的时候,将水倒出,可单独饮用或泡菊花代茶饮。不要煮过长时间,如果出现汤色泛红了,绿豆汤的清热解毒作用便大减了。

    生藕汁。藕,具有甘寒属性,有清热生津、凉血除烦热的作用。洗净250克鲜藕,榨汁生饮。

    生荸荠汁。荸荠,具有甘寒属性,有清热消肿、凉血除烦热的作用。洗净鲜荸荠100克,榨汁生饮。

    苇根饮。芦苇根,具有甘寒属性,有清热生津、清热除烦渴的作用。可单独选用50克煮水来代茶饮;也可以配生姜5片煮水,代茶饮。

    以上这些方法是常用来应对秋老虎的,由于人的个体差异,体质不同、地域不同,即使是在秋老虎的影响下,也会在个体身上发生不同的表现,具体的判断应用,有必要咨询有经验的中医之后,再选用适宜的为妥。, http://www.100md.com